《旧制度与大革命》:法国贵族阶级“陈情书”(2)

时间:2012-12-11 10:22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昝涛 点击: 载入中...


  作为特权阶层,贵族自然不乐意放弃自己长期享有的特权。第三等级也很快相信,贵族将顽固地维护他们的特权。贵族们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反对第三等级代表加倍和反对按人投票。

 

“贵族阴谋”与谣言

 

  我们不禁要问,在“陈情书”中表现得如此开明的贵族为什么遭到了如此的命运?


  首先,关于“阴谋忧虑”,有学者曾精辟地指出,它除了和革命时代实际存在的各种反革命活动有关之外,还有“十分独特的法国式文化心态背景”:


  “古老的‘阴谋忧虑’主要涉及的是生计问题。……饥饿的威胁使人民特别担忧和痛恨那些囤积粮食制造饥荒的‘阴谋’,尤其是法国民间长期以来就流传着关于贵族的武器窖、秘密文件和囤积粮食的传说,所以一遇食物匮乏,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怀疑到有人故意捣鬼……在18世纪60—70年代,政府经常变换粮食贸易政策,时而自由放任,时而秘密施以政府干预,结果激起了高等法院方面的严重敌意。大法官们利用舆论工具大肆攻击内阁权臣甚至国王本人,说他们蓄意制造饥荒以期从中牟利,政府方面则进行反宣传,把那些桀骜不驯的大法官说成是粮食危机的真正祸根。政府高层的这种相互攻讦,越发加重了民众对于危害人民生计的‘阴谋’的忧虑,而且促使人们日益把疑虑的目光投向国家机关。人们愈来愈相信:至少与百姓生死攸关的粮食供应已经受到了政界各派势力别有用心的操纵。显然,人民大众这种日益具有政治色彩的‘阴谋忧虑’是很容易同大革命之初资产阶级精英分子对‘贵族阴谋’的忧虑融合起来的,事实上也正是这种融合,才造成了大革命时代那种强烈得异乎寻常的关于‘阴谋’的忧虑气氛。”


  与阴谋忧虑相伴的往往是谣言。大革命中有着众多的谣言,这成为法国大革命有别于其它国家的革命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危机感与传播消息的局限性使得谣言很容易蔓延开来。


  从法国当时的现实来看,1788年农业严重歉收,商道不通,贸易中断,食品价格上涨,成千上万的人失业,城乡到处是忍饥挨饿的人。为了生存,人们只好出门行乞,要饭对当时的法国人来讲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此外,还有失业大军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入乞丐的行列,加上平常的一些流浪者们,在1789年的法国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感和危机感。而当声势日壮的流浪者们组成匪帮的时候,老百姓的日子就变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了。流窜匪帮和日常存在的犯罪团伙以及江洋大盗们所带给人们的不安使人们认为似乎到处都是盗匪,到处都是罪犯,一种强烈的匪患恐惧迅速蔓延。大量的乞丐和流窜的匪帮,加上匪徒烧杀奸淫的悲惨谣言岂能不搅得18世纪末的法国人寝食难安?


    同时贵族与革命者的相互指责也加剧了人们的恐慌。革命者说,革命的敌人在散布无政府状态,藉以搞垮国民议会;贵族则说,资产者要平民提高警惕是为了推动他们进行武装暴乱,而贵族自己则只求平安。三级会议的资产阶级革命精英动辄把问题归结为“贵族阴谋”,一味过高地估计贵族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所谓“贵族阴谋”的危险。没有一个人相信特权阶层会让步,路易十六承认了国民议会时,人民仍认为这是阴谋者玩弄花招争取时间的策略。紧接着,被人们拥戴的大臣内克的被解职更使人们对“贵族阴谋”的存在不再怀疑,尽管内克被解职根本不是什么周密的筹划。
 

   征诸史实,贵族阴谋也并非无稽之谈。各路贵族军队向巴黎地区集结,显然含有要对第三等级实行弹压的意思;在1789年制宪会议中比保王党更右的议员,他们创设各种反革命的俱乐部,参与策划了1790年末的里昂暴动,失败后大批流亡国外,这批人被称为“黑党”。另外,以贵族为主体的“和平之友”反革命俱乐部也在各地纷纷成立。这都在客观上促使人们以为“贵族阴谋”的危险无处不在。


  大革命开始后,有很多贵族逃亡国外。这些逃亡的人本身就给人造成了一种他们恐惧革命、反对革命甚至要阴谋颠覆革命的印象。


  革命是残酷的、嗜血的。当时的法国笼罩于一种恐怖和狂热的气氛中,贵族阴谋与盗匪抢掠让人无法安宁。一种狂热的杀人欲在法国迅速生长。各地流传着的杀人与砍头景象的恐怖传言也激发了人的杀人欲。当一切都陷入狂热,历史的解释就变得复杂起来,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更容易起来。现在我们回头思考托克维尔的陈情书分析,似乎有一种答非所问的感觉。贵族的被杀、被革命似乎跟他们开明与否没有多大的关系。作为大革命发动者的贵族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其精神固然可佳。然而,那毕竟是旧制度的事了,在政制与法律框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谈论自由问题,也只能是有限的、特权者的自由问题。平民们关心的却不是这些,甚至他们对于推翻旧制度这样的问题也没有想过,他们是冲着粮仓去的,是冲着特权去的。这里所呈现的是平民与特权阶层的关系问题,进而是穷人与富人在革命中的关系问题。阶级分析在这里依然是有效的。


  这么说也许有一种嘲讽的意味,革命的神圣性在我们的分析中大打折扣,但历史就是这么回事。当你揭掉那层面纱后,一切都复归于平静了。贵族的命运仿佛一下子被简单地固定在了这些谣言的控制之下。也许,有人会问,难道贵族就是那幺的脆弱?其实,又哪里只是贵族脆弱,任何被大众确定为敌人的个人或阶级,都最终难逃被革命的命运。


  人类的进步竟然那幺艰难,每前进一步,每实现一种真正的解放,都要付出多少鲜血与生命!作为后来者,好多人竟还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现实,不懂得去发展,去进步,偏偏还要默守那早已被丢进历史垃圾堆中的东西。而很多时候,从后人的眼光来看,多少个年代过去了,人们所做的无非是重复他们所谓的传统而已,甚至连要求进步和发展的智能也消失殆尽了。也许,这样的时候,无论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的冲击,聚集起变革的力量,无论这力量是多么地可怕,它总给了人们一缕希望的曙光,为这样的希望,去抗争、战斗和牺牲。


  认识到历史发展方向的人是罕有的。参与历史的人,即使当时他们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没有关系,后来者总会给他们正确评价的。创造历史的人,往往是不懂得历史的。

 


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张治中长女忆父亲:咬口生姜喝口醋
  • 老照片:1976年北京“文化大革命歌咏大会”
  • 文革中的中缅外交风波
  • 共产国际为何不愿大额援助中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