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归前:中英海军对峙

时间:2012-03-26 09:51来源:摘自《新晨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作为海军护卫舰大队的一名水兵,我们驻守在祖国的最南端三亚。作为某基地的拳头部队,除了执行正常的训练、巡逻等任务外,还要经常应付一些突然而至的紧急任务。

  英国舰队耀武扬威

  1997年6月底,我们部队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香港回归教育。这时,上级的一纸通报下来:英国为了显示其军事存在,准备在香港回归的前夕,派遣一支由34艘护卫舰、综合补给船组成的特混编队,对亚州一些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当然,进行友好访问是假,显示其实力才是真。这点我们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

  1997年6月25日,当天是星期五,晚上8时是部队召开班务会的时间。靠泊舰艇的码头上,聚集着几条舰几百号人,各舰舰员按照班的编制围坐在一起正在开会。忽然大队常德舰的广播响了起来,“紧急备战备航,紧急备战备航”。10分钟后,伴随着汽笛声,该舰离开了码头向港外驶去。 原来,英国的一艘“大刀级”护卫舰和一艘综合补给船正在离我军港30多海里的海面上游弋。上级命令我们大队一艘护卫舰立即出航,对英舰实施跟踪和监视。

  我舰第二天要执行配潜任务,计划出海时间是26日的06时到16时。26日,我舰准时离开码头,向预定海域奔去。上午,我们配合潜艇进行了水下鱼雷攻击、演练了归避潜艇、对潜攻击等课目。训练任务完成较好,只等下午最后一个课目练完,就可以返港了。然而,上午11时左右,舰上的报务兵跑到指挥所,向海军赵副参谋长报告:基地有报,命我舰直插东经XX,北纬XX。

  我舰像脱弦的利箭,取捷径穿过潜训区直扑指定点(平时,水面舰艇在训练、航行时,是绝对不允许穿越划定好的潜艇训练区的。如果违反,轻则受通报,重则指挥员降职)。而这次,基地命令我们直穿潜训区,可见事态的严重。

  进入战斗警戒

  航行中,各种情况通报和要求纷至而来。要求我们必须半个小时报一次舰位;要求我们随时注意观察海面的活动目标。所有的迹象都直指一个结果,就是我们这次执行的任务肯定和英国的特混编队有关。但同时,心中存有疑惑。昨天常德舰不是已经去执行这项任务了吗?难道一条舰的战力不够,需要两条来完成吗?或者是常德舰碰到了什么麻烦?

  第二天中午,我们离指定海域不远了。雷达兵报告,方位XX,距离XX,发现目标。按照雷达指示的方位,我们靠了过去。近了,近了,先是看见目标的桅杆,然后是全貌。果然有两只大型的舰只。片刻后,航海长报告,“航向XXX,速度XXX,预计XX分钟”。“好,进入一级战斗部署。”舰长一声令下,短促的警报声响起,舰员们按照部署就位。我们向目标直插而去。

  忽然,我们的头顶传来一阵轰鸣声,舰员们抬头望去,原来是一艘“山猫”直升机,在我们上空盘旋。离海面仅100米的距离。只见直升机里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正拿着什么东西朝下观望着。我们的舰员一个个神情严肃,精神抖擞地坚守在岗位上。

  离目标越来越近,印在舰船上的弦号都已看清楚了。原来是英国的“大刀级”护卫舰和一艘综合补给船。

  “向他们发信号”,海军副参谋长对信号兵说。信号兵打开国际频道:“这里是中国的经济专属区,请你们离开”。一会儿,英舰回答:“我们正在公海上航行。”然后明显地加快了航速。我们舰刚从广州中修回来,最高速度可达25节。而英护卫舰最高航速是28节,但补给船的速度就没有我们快了。所以英舰编队怎么也拉不开与我们的距离。这时,舰长请示:“首长,我们要不要再近点?”“好,舰长你看着办”。于是我们抵达了离英舰的距离2链的位置(大概是360多米)。

  英编队不断地换着队形,一会儿护卫舰在前,一会儿补给船在前,来回折腾着。而我们就是紧紧地跟着补给船,并将它们向南压。

  英舰向我高速撞来

  夜幕降临。那是一个没有月色的夜晚。由于上级指示我们不要跟得太近,于是我们与英舰拉开有近20海里的距离。这给我们的跟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只能靠着雷达不断地判断着目标的方位、距离和航速。一夜无事,天又渐渐地亮了起来。忽然,雷达兵报告“英编队解散,正朝相反的方向各自离开”。副参谋长说:“我看英国人是想调虎离山,他们会以为我们肯定要跟护卫舰,然后再凭借着航速比我们快,把我们甩掉,可我们就给他瓮中捉鳖,就跟补给船”。果然,英国的护卫舰驶了一大圈,又回来了。就这样我们紧紧地跟着。从发现目标,到现在没有让英编队脱离我们的视线,并不断将我舰和英编队舰位上报到基地。此时,我们离开码头已经40多个小时了。

  到了第四天的早上,上午8时,忽然英护卫舰掉头直向我们高速驶来,有点气急败坏的意思。“两车进一”,舰长下达了减速口令。雷达兵不断报告着:距离XX、距离XX。 “舰长,要不要规避?”操舵手紧张地喊了起来。“规什么规,按原定航向航行”。舰长对操舵手大声吼道。

  此时,双方都不想示弱,都不能示弱。距离已经100米,这也差不多是到了极限的规避范围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结果就是相撞。我们都下意识地抓牢了身边所能抓的东西,有的舰员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等待着金属碰撞时发出的或高吭或低沉的声音。

  然而,两舰并没有相撞。在最后关头,英护卫舰还是没有沉住气,打了一个大方向的舵角,从我们右舷十几米的地方划过。

  事态复归平静。我们也接到了来报,命令我们返航。回到基地,我们宜宾舰受到了基地的通报表彰。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张发奎在香港组建第三势力
  • 二战受降时的变故:英国曾强制接管香港
  • 抗战中香港八路军办事处为何不挂牌子没有办公室
  • 蒋介石为何放弃收复香港?
  • 1949年关麟征出逃香港:国民党没救了 台湾去不得
  • 香港回归时的“政治保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