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命师长冯治安行军到北平,将张自忠的38师调到天津周围,赵登禹132师调往河北省任丘一带,由29军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察哈尔等地。日本人默许了宋哲元的行为,试图利用29军曾长期受南京政府排挤的背景,在“华北自治”运动中得到宋哲元的配合,让华北成为第二个满洲国。
不过日军所有的算计最终还是没想到,宋哲元在动摇中最终爱国信念占据上风,1936年冬,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北平、丰台为假想目标举行军事大演习,29军同时举行对抗性大演习,双方兵力在无形中转换,日军演习部队为1万余人,20军演习部队为5万多人。
到1937年春,大量关东军入关,平、津日军增加到三四万人,29军由于对自身实力的高估,导致对日军备战产生疏忽。1937年5月,宋哲元离开北平,回山东乐陵老家养病不久“七七事变”爆发。
赵学芬:26日接到了宋哲元的命令,说你呀必须到南苑去,然后我听说他在临走之前,就看了我奶奶一下,就是到达了北平,然后就看了一下我奶奶,我奶奶就嘱咐他说勇猛吧,应该好好地打敌人,这时候他就跪下了。
解说:赵登禹忠臣孝子,对母亲极为敬重,但只有一次他违背母命,1936年赵登禹派自己的弟弟赵登顺去河南山东一带征兵,但是赵登顺却将此事耽误了20多天,赵登禹震怒了,要处罚自己的亲弟弟。
赵学芬:那时候我奶奶说你不要这样,就批评一下就行了,他说您不用管了也不说了,到后来就把士兵都集合起来,在场地他自己拿着这个军棍,就是亲自打了40军棍,当时是皮开肉绽。
解说:1937年7月27日,赵登禹接到命令,要他率部紧急赴南苑增援北平守军,临行前母亲将他叫到身边。
赵学芬:我奶奶就把他那纪念章拿出来了,她说你过来三儿,给他亲自别上,他说您给我这个干吗,她说你就要记住,当时你这个勇猛地杀敌人的情况,他就赶紧戴在身上,磕头,磕头以后他就离开了,反正后来我一想这真是,从这就是永别了吧。
解说:1937年7月26日当晚,日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限29军于27日正午之前撤出北平,宋哲元严辞拒绝,香月清司在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的同时,向日军下达了进攻中国第29军攻占平津的命令。
刚到南苑不到一天,赵登禹即授命担任总指挥,然其主力尚在涿州,他身边只带了一个团,无论对部队还是对布防的情况都来不及掌握。7月28日清晨,日军对南苑展开疯狂进攻,赵登禹部能上阵打仗的兵少得可怜,而军训团学生队此时已经踏上沙场,而这些学生有很多连枪支如何使用都还不知道。
战斗一打响,其炮火就集中于南苑阵地南面的学兵团驻地,随后日军突入中国军队的阵地中,残存的学生们宁死不屈,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十条中国大学生、中学生的性命,换一条日本兵的性命,学生兵团1700人中,活着回到北平的,不过区区600人而已。
赵学芬:当时我父亲是一手拿着大刀,一手拿着驳壳枪来跟日本兵拼杀,尤其他是跟日本呢,因为他的武器比较先进,就常常是近地战,然后用大刀砍杀。
解说:日本《朝日新闻》随军著名战地记者冈部孙四郎,曾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记录,敌人的伤亡显然很大,但是战斗精神依然旺盛,有的机枪手被打倒几次,依然带伤站起来射击,写下这句话后,冈部也被一发机枪子弹打穿了头,但日军终究火力优势明显。宋哲元下令部队撤回城内,当赵登禹部撤退到大红门一带时,突然出现一股日军,赵登禹被机枪射中右臂和腿部。
赵学芬:我父亲就是当时受伤比较严重,士兵说给你抬走送医院,他说不用了,当时他想到的还是我奶奶吧,他这么说的,你应该不要再管我了,回北平城里告诉我母亲,就说她的儿子是为国尽忠,对得起祖宗,但是我忠孝不能两全。
解说:日军其实早已获悉29军的撤军计划,事情何以至此,我们不得不提潘毓桂这个人,潘毓桂书画皆佳,人称才子,他还是伪满著名电影明星李香兰的义父,李香兰称他是非常和善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和善的人,为了实现他所谓的将华北变成没有军阀,政治开明的地方,为整个中国的开化建立楷模的理想,早已开始同日本人合作,并将29军制定的作战计划交到日本人手上,赵登禹、佟麟阁两位将军在南苑阵亡,潘毓桂却青云直上,此后在华北伪政权中历任北平警察局局长,天津市市长。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