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变行字体
为什么有新字体出现?何种力量催生新字体出现?为什么新字体集中出现在魏晋时期?
文字作为“概念”的符号和总成,意义在于抽象的概括和具象的表现,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是通过文字主观现象靛达的。因此,记载和表述是文字的主要功能。人类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诞生了文字,认知能力越强对文字功能要求越强烈,即要求文字具有快的传播速率。当人的认知能力达到高级阶段,对文字的传播速率的要求也就越高,而传播速率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字的书写速度。
魏晋时期集中出现五体书法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秦汉使用的主要字体是篆书和隶书,到了魏晋,这两种字体因为结构繁复,书写速度慢,而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字体成为当务之急和大势所趋。字体改革的关键是加快字体的书写速度,找到并创新新的字体。
主观原因是,魏晋时期门阀林立,统治集团的控制力下降,玄学盛行,思想活跃,士大夫阶层放纵自我,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标新立异,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异。这为字体字形诞生提供了主观条件。
魏晋残纸是在以上背景下产生了隶变行原体。
魏晋残纸行书的时代特征十分鲜明。字字独立,行气贯通。字距与行距仍然沿用隶书的空间,感觉较好,但单字变化很大。字形有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扁平形和不规则形等几何图形状,字的边沿不再是单一的扁平形,字的姿态有一种灵活生动,平实自然,俊朗清明的美感,出现了较多的连笔,引带牵丝。如“还”、“惊”、“问”等,运用平动和使转的笔法,使线条富有了弹性、张力和动感,如“别”字一撇,“大”、“人”的一捺,极度夸张的外伸感,增添了一丝情调,与旁边的字相映成趣,整篇章法上强调动势和定势的平衡。
行隶、行楷皆强调行笔的速率,行笔速捷而又不失沉稳。魏晋残纸采用一种“甩锋”的笔法,“甩锋”在撇画时起笔下切轻出,笔画呈悬针状又稍有不同,如“僞”、“任”字撇画折转处圆润而稍带棱角,外方内圆。如“绳”、“里”、“匐”等字,在使转中添加了提按。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个残页上是在原来写过的字中间加写了练习用字。这些练习用字更体现了行书的特点。
从总体风格看,仍然是用隶书笔法写行书,但增添了楷书提按笔法,使字看起来更加厚实,练习字体呈现灵活活泼。由此可见,在隶变行的过程中,尚存在开发新字体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