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彝寨年俗

时间:2013-10-12 08:17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宏荣 点击: 载入中...

 

  家乡阿拉彝寨在滇中武定那个遥远的大山摇篮里,山寨四周是连绵得似彝家醉汉样的翠绿峰峦,寨道是用青一色的石条铺筑的石板路,这一条条石板路是家乡彝人的血脉,把家家户户的情谊世世代代连结一起。家乡彝寨在武定彝寨中可算是个古彝寨,从寨头到寨脚100多户人家千百年来就在这个古彝寨里繁衍生息,就因家乡彝寨远离繁华的都市而在崇山峻岭中,就因家乡彝人是罗婺部族的后裔,所以博大精深的罗婺文化熏陶着家乡彝人,在缤纷多彩的罗婺文化中,罗婺年俗文化似血脉样在家乡彝人身上流动,使家乡彝人祖祖辈辈弘扬着罗婺彝人年俗文化的主旋律,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延续而年味越过越浓,仿佛就象一罐陈年的彝家小锅酒,让人越品越有味,让人越品越醇香。


  家乡彝人的年是幅浓浓的乡土风情画。从腊月二十那天开始点燃过年的喜气,家家户户就开始宰杀贪睡的过年猪了,那寨子里传来了年猪的惨叫声,那寨道上扬起了父老乡亲们的甜笑声,那农院里飘来了甜爽的米酒香,那厨房里升起了猪肉的香味。于是,寨道上又扬起了相互请客吃饭的亲热声,夜晚堂屋里又升起了醉人的彝家酒歌。喝着甜甜爽爽的米酒,吃着鲜美的年猪饭到了腊月二十六,那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大扫除,把房前屋后的沟沟坎坎彻彻底底地打扫一次,把被烟火熏黑的堂屋土墙认认真真地粉刷刷一回,把烧塌的火灶牢牢实实地修筑一番。


  十冬腊月的日子很短,似乎太阳的脚步也走得很快,在欢欢乐乐地吃年猪饭中,转眼间日子走到腊月二十八,那天家乡彝人就开始忙着舂糍粑,手巧的女人们也悄悄地做着豆腐,年轻的姑娘们背着竹篓上山切青松毛,伙子们进山抬松棚;这样从腊月二十八那天起,家乡彝人们不紧不慢地等备着过年所需的一切。大年三十那天,男女主人们一唱一和地做着丰盛的年夜饭菜,孩子们在青石板铺筑的古老寨道上玩乐,当听到大人们站在大门口亲热地喊着乳名时,他们从心眼里就知道丰盛的年夜饭菜备熟了,便欢歌笑语地飞回家里,把满脸的尘灰洗得干干净净,又穿上过年的新衣裤,大人们把堂屋里铺上翠绿的青松毛,先把丰盛的酒菜祭过世去的先祖后,一家人就座在青松毛上吃着除旧迎新的团圆饭。


  在家乡彝寨里,民风徐徐,民风淳朴。大年初一的那天,一切家务由男人们去做。于是,初一的夜半三更里,当大红公鸡叫第一声,男人们就带着儿孙去挑水,他们手举熊熊的火把,带着肉块、糍粑、米酒、青松毛、三炷香,当赶到寨头的龙潭边时,先撒上翠绿的青松毛,把三炷香火点燃插在龙潭边,再把肉块、米酒、糍粑摆在青松毛上,随着香火的点燃升起,彝家男人们念念有词地祭供龙潭神,祈求龙潭神四季流出甘甜的泉水,待念念有词地祭供完龙潭神后,就打上一挑龙潭水回家煮饭,在新的一年里挑的第一挑水,家乡彝人称之为新水。而大年初一那天煮饭和烹饪菜肴所需的烧柴,家乡彝人一律只烧白柴,所谓的白柴是选用大碗口粗而丝直的松树,断成五尺长之后,一劈四半去皮晒干备烧的柴,家乡彝人称之为白柴。大年初一那天,家家户户就用白柴煮饭和烹饪风味美食,男人们把香喷喷的饭菜做好后,就会客客气气热热情情地请家里女人们一起分享大年初一的风味美食。


  大年初一那天,家乡彝人禁忌相互走亲窜戚,更不也许牛羊猪马狗鸡猫往外放而窜入别家的门里,所以家家户户那天把牛羊猪马狗鸡猫看管好。初二开始相互拜年祝福活动,热热闹闹地请春客之风悄燃点起,相互祝愿岁岁健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正月十五一过,三五家一群地相约野炊活动,家乡彝人踏青开始,他们选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家家户户带上自家最好吃的风味美食和最醇香的小锅酒,这样过年的浓浓喜气在欢欢乐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走完了正月。


  家乡彝人的年是罐浓浓醇香的老酒,年年过年年年过,年年过年年年浓,这罐浓浓醇香的老酒,让我年年岁岁都品尝不够,让我年年岁岁难于忘淡,因为它是家乡彝人年俗文化中一幅永不更改的浓浓乡音乡情。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武定罗婺彝人祭神
  • 阿拉彝人的凉鞋
  • 武定彝乡古栗树
  • 武定彝乡月圆夜
  • 古彝寨里的说媒人
  • 彝寨的福禄羊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