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戴先生向扬子晚报打来热线反映,近期龙蟠中路东侧的中航科技城项目工地内出现了大量散碎的明黄色琉璃瓦。文物部门证实,该工地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并已发现了明故宫皇城西南段城垣的遗址,该发现或为准确定位明故宫具体范围再添一项重要的实物证据。
发现皇城城墙在“意料之中”
中航科技城项目位于龙蟠中路与中山东路交汇处的东南侧,而西安门城门,就紧挨着该地块的北侧。有三个门洞的西安门,是南京明故宫皇城的西大门,也是全长超过10公里的皇城城墙中仅存的地表建筑。
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它分为宫城、皇城两重。其中处于较外一层的皇城,又被称作皇墙、萧墙。考古专家曾根据以往发现的墙基,推算出皇城城墙大约有6米高,底部宽3米,顶部宽1.4米,可见其宣示天子威仪的作用大于军事防御。文献记载,皇城的顶部“铺有椽子,上覆黄色琉璃瓦”.而戴先生在中航的工地内,就看到了为数众多的这种“黄色琉璃瓦”残件散落在场内。朱元璋出身于社会底层,却对通过限制使用物品,来界定各阶层身份上饶有兴趣,不厌其烦地颁布了“庶民不得穿靴”、“商贾不得着丝绸”等法令,而黄色琉璃瓦理所应当是皇宫建筑专用。因此,戴先生怀疑,这些散落琉璃瓦残件与明故宫有关,同时,它们出现的位置紧挨着西安门,“那么琉璃瓦则十有八九是皇城城墙上的。”
文物部门向记者证实,的确在工地内发现了明故宫皇城城墙的遗址。“在2013年下半年,中航工地已经启动考古勘探,所发现的包括几段城墙的墙基、铺砖的道路、皇城附属建筑地基以及一些古井。”考古部门相关人士透露,这些遗迹时代均是明代,当与明故宫相关无疑。“发现证实了文献记载与后人对皇城范围的推测,属于意料中的事。”
部分琉璃瓦等建筑构件遭贩卖
在戴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中航工地。目前场地已经平整完毕,仅有几处堆积在一起的渣土。而混杂在渣土中的黄色琉璃瓦碎片,清晰可辨。经过600年的时间,琉璃釉仍能反射阳光。这些残件破损程度不同:比如一块琉璃瓦残件,呈三角形,但可根据其弯曲的弧度,判断其为屋顶上的圆柱形的筒瓦;再如古建筑屋檐下的滴水,其绿釉斑驳不堪,且从中间断裂,仅剩一半,表面的云龙纹浅浮雕也是“神龙见尾不见首”.
戴先生告诉记者,他最初进入该工地时,场内散落的琉璃瓦比现存的“多得多”,一些品相较好的,可能已经被人捡拾走了。而在采访中,在工地现场驻守的一名民工告诉记者,他居住的活动房那里,“还有两件,100元可以拿走。”他透露,自己此前已经卖过,都是工地里捡了,有不少人来买,比较完整的卖到1000元。
记者将此情况反映到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立即督促建设方,加强工地管理,发现散落文物,及时移交文物部门,防止文物流散。该人士说,“考古发掘的面积占整个工地的一部分,但整个工地处于皇城城墙附近,所以出现散落的建筑构件是正常的。在考古发掘外的区域,应当由建设单位承担管理与巡查责任。”
市民呼吁皇城遗址应原址保护展示
这不是南京第一次发现与明故宫皇城相关的遗迹。近年来在明故宫区域,配合工程建设开展的考古发掘中,原皇城承天门、端门的基础已经被找到,此外在中航科技城项目工地南侧的金城大厦位置,该楼宇动工建设前,也发现了皇城的墙基。考古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在中航工地内的皇城城墙基础,时断时续,一直向南延伸,指向金润发仓储超市,但目前遗迹已经暂时地保护性回填。“最近还会继续发掘,预计下半年才结束。”戴先生告诉记者,他希望在发掘结束后的建设中,能够在原处保护展示发现的遗址,让今天的南京人有机会了解到曾经的明故宫皇城是怎么回事。
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航工地内的遗址是原址保护展示、整体迁移、还是直接回填,要根据发掘结束后,由专家判断遗址的规模与完好程度,根据其价值,决定其保护方案。根据中航科技城官网,遗址发现地块将建设一站式购物中心,整个中航项目还包括办公楼、住宅、酒店等多个功能区。
链接 明故宫皇城城墙西南段已可基本确认
文献记载,明故宫皇城的周长超过10公里,但现在除了西安门城门,其余已荡然无存。近年来通过考古发掘,皇城城墙的西南部分,也就是四分之一的范围,已经可以确认。如上图所示,皇城的西门--西安门城门保存至今,2006年金城科技大厦项目开工前,考古人员在工地发现了皇城城垣遗迹,加上此次中航工地内发现的城墙遗迹,几点成一线,我们确定了皇城西墙的方向。“金水桥”也就是外五龙桥保存至今,对照北京金水桥、天安门的位置关系,皇城的南门--承天门(北京承天门清初时改称天安门)约在外五龙桥北70米左右。那么承天门拉出一条线与西墙直角相交,就是皇城的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