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十几米的舵叶,一人多高的大铁锚、造船工人使用的各种工具……记者在南京收藏家王世清的工作室内见到了数百件和古代船舶、造船业相关的文物。专家鉴定说,这些文物都和南京历史上的龙江船厂有关,这是龙江船厂文物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出现,而在此前,龙江船厂的遗迹从来没有被发现过。
专家介绍,热河路一工地大半年来发现了难以计数的龙江船厂遗物,王世清的收藏就来自那里,证明了龙江船厂遗址首次被发现。可惜这批文物已经流散,保护这处明代南京著名官办船厂遗址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工地上挖出了“大门板”
2014年9月的一天,王世清从古玩市场上得到一则信息,正在做基坑施工的南京下关长江国际航运中心工地挖出了一个上吨重的硕大“红木门板”,被在南京做生意的山东老板买走。这则消息引起王世清的兴趣。经过多方的打听、寻找,他终于找到了那个老板。看后才知道那根本不是什么门板,而是古代木船的舵板。
“这个工地长约500米,宽约200米,北临建宁路,南至中山北路,西到郑和中路高架桥,东靠热河路,郑和中路高架桥就是原来的惠民河,木船舵板的出现,我做出了两种推测,一是与古代河运有关,一是与造船厂有关。”王世清说。
接下来的发现,让王世清大为吃惊。工地越往下挖,出现的东西越多。很多古董商人盯上了这处工地,出土的东西纷纷被卖了出去,光王世清收购到的,就有木、铁、铜、银、石、砖、棕、陶瓷等各种材质遗物,主要有船用构件、各种工具用具、造船设施、兵器等。“当看到造船工具时,我觉得这处遗址没有那么简单,很可能是古代的一处造船基地!”
收到数百件古代航海遗物
在王世清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他大半年来搜集到的数百件遗物。
船用构件,包括长达十几米的船板、舵杆、舵叶、桅杆;多个四爪铁锚,高度在1.5米左右,最大的锚高度超过2米,王世清说,这可能是南京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铁锚。
造船工具,包括铁制的斧、凿、锯、钻、锥、刀;各种长钉、短钉、钯钉、枣核钉;石制的锤;补船缝的油灰、油泥;用来称量的卡尺、秤砣;船上使用的贝壳磨成的明瓦。现场还发现了大量的棕绳,直径从0.5厘米至5厘米不等,最粗的有9股编成,坚固而致密。
造船工匠的日用品也有很多出土,包括大量瓷碗、瓷盏、香薰、香炉、韩瓶、水缸、剪刀、锁,瓷片底部甚至有古代工匠留下的墨书。出土文物中还夹杂着“大中通宝”铜钱、元代八思巴文铜钱等。王世清甚至还收到了几十双造船工匠穿过的棕鞋。
造船设施构件,包括各种木桩、木柱和木板;船厂建筑的琉璃瓦、筒瓦等。兵器发现得也很多。有各种类型的矛、刀、剑、火铳、震天雷、铁篱、铁头盔、盔甲片、炮弹、石弹、箭头等等。
十几米长的舵叶使专家吃惊
据记者了解,这个工地在去年施工时甚至发现过一艘沉船,可惜很快就被破坏。不单单是王世清,这大半年来,南京很多藏家都收购了若干和古代造船有关的文物,朝天宫安品街古玩市场的店铺里,就有出自热河路的古铁锚在出售。
上午,和记者一起前往观看这批遗物的,还有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高级研究员赵志刚。当看完王世清的这批东西后,赵志刚异常兴奋:“太重要了!太重要了!古代造船遗物如此密集地被发现,这在南京还没有过!”
拿起一只韩瓶,赵志刚告诉记者,这是古代水手的水壶,在海上遇到海盗,韩瓶装上石灰,就能当“手雷”使用;看到铁锚时,赵志刚判定,这件铁锚应该是古代海船所使用的;十几米长的舵叶也让赵志刚感到吃惊,“这根舵叶非常大,它所属的海船应该有1500料,差不多相当于排水量1000吨的船!”
赵志刚说,光以王世清的“收获”来说,就已经囊括了古代造船几乎所有的工具和古船上的主要构件,可以开个小型博物馆了,“我判断,这个工地在古代是一座大型造船基地所在地,极有可能是龙江船厂遗址所在地!”
王世清自己的判断也指向了“龙江船厂”.通过对明嘉靖年间李昭祥撰写的《龙江船厂志》的研究,他判定,历史上龙江船厂的范围东靠绣球公园,西至郑和中路,南至新兴路,北至建宁路,该工地就在此范围内,很可能是当年龙江船厂的一个船坞。
赵志刚说,龙江船厂和很多人熟知的宝船厂是两个概念,宝船厂是永乐三年设立、专门制造郑和宝船的船厂。随着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停止,宝船厂也渐渐被废弃。而龙江船厂则是南京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造船种类最全、技术最先进的造船基地,一直用到明代灭亡。
赵志刚指出,龙江船厂是官办船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在南京创建的“都船厂”,早在宋元时期,南京河西地区就已是重要的造船和水师基地。明代的龙江船厂由提举司管理,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单位”.
赵志刚说,龙江船厂的工匠有400余户,在编人员有两千多人,主要生产长度50米以内的中小规模船只,多用于内河航运,或者用于江防,应对倭寇。史料记载,龙江船厂所造的船,多为400料以下的黄船、战船等5种类型。
现在学术界已经很明确,龙江船厂和宝船厂并非同一个厂,两者夹秦淮河相望,但彼此间还是有交集。赵志刚说,郑和下西洋期间,龙江船厂就为郑和船队打造过1500料、2000料、八橹等海船,与宝船厂建造的大型宝船一起,并肩驶向遥远的西洋。而此次发现的那些大型舵杆、铁锚,很可能当年就是为郑和船队船只打造的。
考古队已进场“抢救发掘”
王世清说,龙江船厂是明朝建立最早、规模巨大、分工细密、造船技术精湛的官办造船大厂,遗憾的是,龙江船厂的遗址从来没有发现过,因此,这座船厂一直维持着“有志无址”的尴尬局面。
大半年来,下关长江国际航运中心工地到底出了多少文物,由于四处流散,已无法统计。王世清说,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南京市博物馆对宝船厂遗址中六作塘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出土珍贵文物1000余件,但那次考古发现的文物数量未必比这个工地出得多。
举个例子来说,1957年,在宝船厂的六作塘中,曾出土过一根长11.03米的舵杆,现藏于北京国家博物馆。而此次下关长江国际航运中心工地上发现的十几米长的舵杆,据王世清所知,就有多根。
“我建议文物部门尽快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确定龙江船厂遗址范围,如有必要,这一带应该宣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了解到,南京出台过相关规定,施工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项目,开工之前,建设单位必须向文物部门报备。只有在前期的勘探、发掘等考古程序结束之后,才能开工建设。据悉,南京市文物部门在该工地基坑施工前夕,并没有能够进场考古勘探。
南京市文物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文物部门是最近才听说该工地上发现了大量古代造船文物的,可确认为龙江船厂遗址。几天前,考古队已经进场勘探,希望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