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收藏家秦利生两年多前买的藏品,真实记录了1936年中国的情况依日记推断,作者或是“一二·九”运动后,从北京南下到上海的青年学生
日记作者俊逸的字迹 秦利生拉手风琴
“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失败并不是完结,而是新的成功的开始。”这是1936年1月28日,一位署名K·S·Fong的热血青年日记第一页上的一段文字。
2015年5月2日,介休市收藏家秦利生小心地捧着这本日记,欣赏着日记里俊逸的蝇头小楷,依旧为不知日记的作者是谁而犯愁。秦利生这本两年多前买回的藏品,真实记录了1936年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情况,并给予见仁见智的评论。
秦利生给这本日记取名为《淞沪抗战日记》。
秦利生有个想法,希望能将日记全文发表,让如今的中国人了解当时的历史真实。他更希望,日记的主人或其后人如果还健在,能够一起为日记的面世而努力。
日记始于淞沪抗战四周年
5月2日,在介休市城区,秦利生拿着自己的藏品,讲起了背后的故事。“册子的封面上,是’自由日记‘四个字,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由、民主的渴望。”秦利生说。“血雨腥风又一经,山河寥落休登临。极目天海空阔处,云关何处是长城。鼙鼓纷纭岁又阑,关川极目泪正潸。应向胡天矜奇骨,鞍马还我好河山。”日记第一页上写道。“不堪回首的’一·二八‘四周年纪念,又复在亲善提携声中重又到临……”日记从1936年1月28日开始,几乎处处都结合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及当年政界、军界大事,记录着一名爱国青年的所思所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刻意在上海制造事端,于1932年1月18日向上海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之后,日方又经过一系列蓄谋的所谓事件,于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出动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占领淞沪铁路防线。以此,日方宣称将在三天之内占领上海,却没想到,遭到了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淞沪抗战开始。从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一个多月中的抗战中,十九路军和张治中率领的第五军共5万兵力与日军7万人展开激战。整个战役,导致闸北华界的商号被毁达420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损失惨重。《淞沪抗战日记》从1936年1月28日记起,到当年10月30日结束。
文章处处都在为国而忧、为民族而痛
结合“一·二八”四周年,日记作者满怀激愤地表示:“冀东察北的沦陷,只不过是敌人大陆政策的一环。到而今,平津的险恶风云,内蒙古的傀剧搬演,以及晋鲁离心运动,强奸式的催生中日贸易协会片面的受惠,又何以是独立国家所能忍受?”
其文章中的笔触,处处都在为国而忧、为民族而痛,且满怀希望和期待:“……但民主解放的烈焰,终究不是帝国主义和他的鹰犬所能遏制!”
日记中,用真情呐喊,希望中华儿女珍惜大好河山,共抵日寇的篇章比比兼是。日记写道:“’一二·九‘北平学生的示威燃起了民族抗日的火焰,热烈的亢进的情绪,英勇的果敢的精神,又让这阴沉的古城充满着蓬勃的生气。平津的学生是这样地领导着,全国的民众是这样响应着,这该是多么惊人的奇迹,那抗日的情绪的再燃。”
日记作者继续写道:“沦亡的阴霾虽已笼罩了整个华北,民族的怒火却又高燃在这苍茫的古城,北平的学生重又步着五四的光荣,树起了反帝的大旗。火样的情绪,铁般的纪律……就是民族的政人也因舆论的顾忌而不敢来妄加干预,民族反帝的情绪终究在这次的运动里发育成长。看,让我们高燃起民族的怒火,树起反帝的大旗,让这民族敌人在我们亢进的情绪前战栗发抖。”
对于当时的政要和民众的反应,日记作者也谈了自己的看法。1936年5月2日的日记中,他这样说:“本市航空协会,在今岁蒋委员长五旬荣庆时,准备征募飞机六架以资庆祝。在民族敌人的屠刀已横架在我们的头上的当儿……自不免使我们抱着几许怀疑的情调。”接着,日记作者笔锋一转:“不过,在献礼的当儿,我们更寄望于蒋委员长的,就是把对付挣扎在饥馑线上铤而走险的人们的枪口,来转变它的方向,去积极对付民族敌人的侵略。不仅这样,我们更希望在民族领袖的领导下,集合在同一战线上来,作世界弱小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先驱。”
日记作者除了对时局的评论,还一针见血地就日本全面侵华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地一贯的侵略下,华中以至华南的国土随时有沦为九一八前的东北的可能性。”而就在这位日记作者评述的当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记中,对于国民党当时的一味妥协、退让,给予了批评,并极力主战:“我们基于以往的经验,对于这无理性的疯狂的帝国主义的唯一办法,不是钢笔和墨水,而是黑铁和赤血。”
日记作者或是从北京南下到上海的青年学生
日记作者满怀真情的记述或评论,一次次让人的记忆折返回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火风云中。
这本日记作者是谁?他如今是否健在?他的后人是谁?他们是否对作者的情况和经历有所了解?秦利生表示,这些疑问,正是他关心的。他认为,日记作者就算当年十七八岁,如今健在的可能性已不太大。现在秦利生希望做的,就是能够设法找到日记作者的后人,使日记作者的经历和人生更加丰满;让这本极具研究价值的日记更加全面地面世。
秦利生谈道:“从日记涉及的时局、政治、民生、经济等来看,既有对普通民众前途的关心,又有对民族未来的思考,也有对世界局势的评判。比如其中提到的淞沪抗战、巴黎和会、何梅协定等。日记作者极具文采的勾勒和观点独到的观察,对研究抗战史有着极高的价值。”
根据经验,结合多方拜访的推断,以及在介休市召开研讨会后的结论,秦利生认为:“这本日记的作者极有可能是参加过’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青年学生,他忧国忧民,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且知识面广,古籍和书法功底都很深厚。”依据日记的笔触行文推断,曾任中国抗战史学会会长的何理将军也公开表示,日记作者应是“一二·九”运动后,从北京南下到上海的青年学生。
谈到这些日记、特别是《淞沪抗战日记》对于研究那段历史的重要性,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给予了极大肯定,并希望由纪念馆收藏此日记,“或退一步,借至馆中展出”.
秦利生希望能借媒体寻访到日记作者K·S·Fong或其后人。秦利生还有个想法,就是希望及早将这本日记公开出版,让如今的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和繁荣。
○档案 多才多艺的收藏家
现已退休的介休市收藏家秦利生,15岁当兵,18岁复员,曾在汾西矿业集团放过电影,当过招待所所长、经理,在水峪煤矿当过工会主席。后来,秦利生回到汾西矿业集团先后任工贸总公司总经理、洗煤厂党委书记等职。
早在他任职期间,秦利生便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搞收藏。开始的时候,他以收藏书画为主,渐渐地他特意重视起毛泽东绘画、油画及雕塑等的收藏,并于2013年12月1日,在北京举办了以“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主题,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藏品为主的展览。
注重各类物品收藏的同时,秦利生渐渐注意到了各个年代人们日记的重要。经过这些年的积累,他已先后收藏了《淞沪抗战日记》《民国父子两地书》《北京插队知青日记》等一批极具价值的日记藏品。
“这些藏品,来自于每个时代不同的基层,反映着不同人物对不同时代的认识。比如《淞沪抗战日记》,对于研究当年的历史,了解当年各种事件的原貌,有着极大的作用。”秦利生表示。
秦利生能够藏有《淞沪抗战日记》这样一本日记,并非偶然。
2012年年底,秦利生来到北京古玩市场后,很快被这本绿皮的 “自由日记”吸引。“当时尽管价格不菲,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秦利生一边一字一句地整理日记,一边设法寻找日记作者及其后人,希望完整地呈现作者丰满的一生,助力研究抗日战争前的那段历史。
除了收藏,秦利生还写有一手好书法,并能弹奏多种乐器。采访中,秦利生便趁着兴致,挎起了手风琴,给记者拉了一段优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