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出来后,一年一度的报高考志愿又要开始了,微博上日前却有无数个千万别报××专业的举牌图热传。在微博中这些“前辈们”集合了各种坑爹专业,大有带新人们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希望他们远离苦海之意。(6月28日新华网)
伴随着“上学四年,冷暖自知,前辈只能帮你到这儿了”之类的良心帖,“千万别报体”也开始流行:千万别报××,因为××。这样的流行范式,非常符合网络传播的欢乐跟风特征。
从总体上看,“千万别报体”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少专业的确存在着专业对口、就业前景、学术前途等方面的症结性问题,以至于让那些所谓的“前辈们”深感交了那么多学费、浪费了4年的光阴,太不值得。二是跟风吐槽。比如一些人说别报某专业的原因是该专业没女生,工作没有假、上了班会暴肥、宅男太多等等。三是因人而异而非针对专业的。专业其实是好专业,但不一定适合个人发展;或者专业是不错的专业,但是对某类刚出校门的学子来说,恐怕远远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学术准备。
正因如此,对于“前辈们”的所谓“千万别报体”,学子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不能轻易被恶搞吐槽之类所误导。比如江苏省理科第一名吴呈杰,就对北大新闻专业很感兴趣,但是几乎所有采访他的记者都不建议他考新闻,这条消息已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不乏网友戏称这些记者为“业界良心”.吴呈杰怀抱新闻理想,各路记者劝阻后亦不改其志,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