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乃“万物之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物理学的重要性不用再多说,电气、机械、建筑、航天,哪一种研究能够离开物理?同时,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水、电、力、光……不懂物理,生活中就有可能成为睁眼瞎。
可是,这么重要的一门学科,却在高考的学科选择中“失了势”.据科技日报9月11日报道,浙、沪两地新高考物理学科“遇冷”已是事实。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今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北京,学校的规则说明会刚结束,已经有不少家长在讨论“能不能不选物理”.
为什么物理被“嫌弃”至此呢?“相对于其他科目,物理学科比较难是主因。”浙江省柯桥中学资深物理教师孙国标表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考分如命根的高考中,物理拿到高分比较困难。比如,浙江的选考科目采用赋分制,这就意味着卷面分不是最终成绩,要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报考学生成绩的排名比例给出对应分数。考生基数越少,“赋高分越难”,于是学生和家长一合计,物理更不能选了。
“物理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许多恶果。”元培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洪文认为,往大了说,国家物理人才会出现断层,工业发展将后继乏力;往小了说,除了少数文科专业外,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大学阶段很可能遇到学习阻碍。
物理难学,其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这是这门学科自身的庞大结构与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学科思维的高度所决定的。但如果难学再加上难拿高分,考生们在新高考模式下自然会选择“趋利避害”.其实物理和生物、地理、历史等非必考科目一样,每一门课都有自身的使用和学习价值。而且一定会有愿意学的、有兴趣的、将来能在这个领域里做出成就的学生。若是一些本来不惧怕甚至是喜爱物理的考生也放弃选考物理,定会导致学生们从高二就开始转移热情与兴趣,导致整个学科后备力量不足,继而导致国家建设缺乏合格的人才。面对如此趋势,不仅是物理学界心急,各中学也是想尽办法。不少学校引入物理大师的兴趣课,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物理、钟情于物理,这也许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毕竟,主动学习和被动应考,学习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只有让更多考生物理学习的持续性和热情得到保障,才能保证学科的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如果让认真学习认真备考物理的学生,能够拿到相对合理的分数,而不是“高投入低产出”,可能会吸引一些学生。另外,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懂得学习物理的意义不仅限于高考,而是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可能也会让更多人“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