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雄文化专家沈荣金近期在该市珠玑镇灵潭村考察时,发现千余名抗战将士的埋葬地。记者19日从南雄市政府采访获悉,当地政府已寻访到其中一名军官的后代,其近期将赴南雄祭祖。
记者19日在灵潭村见到了今年96岁的黄传清,老人耳聪目明,是村里公认的“活日历”,村子里发生的大小事情老人家都记得清清楚楚。据老人回忆,大约是在1940年,国民党的陆军总医院搬迁到村里,“刚开始医院规模不是很大,有一个连的兵力,后来伤病员越来越多,几个相邻的村子都成了医院的病房”.
沈荣金称,据史料记载,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国民党军政机关北撤韶关,南雄成为抗日后方。1940年,陆军总医院搬迁到珠玑灵潭村。
“至少有1000余牺牲的将士埋葬在此处。”村里的老人们说,自他们记事起就知道村里后山上都葬满了“打日本时死掉的士兵”.抗战时期,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国军队伤员被送到此处医治,不少将士因伤重不治而牺牲。最后,军队便选择了在村里的后山一带安葬将士。
“重伤不治牺牲的将士都抬到后山,由工兵挖坑,老百姓帮忙埋。”今年80岁的老人曾凡儒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他在后山放牛时,还见到总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一名牺牲的少校曾奋元送别的场景。
据曾凡儒回忆,普通的士兵墓前立一块木板,上面用墨水写上姓名和籍贯,低级军官则用油漆书写,而高级军政人员,则用青石刻字,“曾奋元的墓碑就是用青石刻的,现在被当地一户村民收藏在家中。”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这块墓碑,上面镌刻的字清晰可辨。墓碑的主人叫曾奋元,广东五华河口人,隶属军政部第七十三后方医院,是一位少校军医。
曾凡儒说,前些年陆续有几名抗战老兵来到村里,希望能找到当时的医院,找到战友们的忠骨埋藏处。
记者从南雄市政府了解到,目前已通过五华县政府,找到曾奋元的孙子。据称,其将于清明期间赴灵潭村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