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苏里"号上签字仪式
2月27日,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专家认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是并没有履行法律上的投降程序,因此,当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家签订投降书,才算履行完毕投降的所有法律手续,也才是战争结束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和国务院分别在1951年和1999年明确了9月3日为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而这一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在法理层面上更加明确,更加权威,更加制度化”.
这让人想起69年前的“9·2”。
6个人,代表团“半壁江山”
1945年,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的、日本向所有交战国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这个代表团由6名军官组成。
他们是:徐永昌,军令部长、上将;杨宣诚,海军中将,军委会高等顾问;朱世明,少将,国府参军;王之,中国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部首席联络参谋;李树正,少将;王丕承,少将,军令部情报处处长。
这当中,有三个湖南人:杨宣诚是长沙县板仓人;朱世明,双峰县蛇形山镇人;王之,长沙县龙喜乡人。有人说,湖南人占了中国代表团的“半壁江山”.
当时,国民政府还没有还都,代表团成员是8月17日由重庆乘机经菲律宾马尼拉,与各盟国代表团员会合后,才来到“密苏里”号上的。
那时刻,高兴的中国人
这是当年中国报纸对签字仪式的报道:(9月2日)“8时30分,乐声大起……顷刻间,从(”密苏里“号)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着殊异的人。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8时50分……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50位海军将领和50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吉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着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订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杨宣诚,代表中国海军
杨宣诚在这次仪式上,代表中国海军。
其实,他离开海军多年了,抗战中的战绩主要是情报方面的。因此有人如此评价他:“唯相较于当时的闽系中央海军而言,杨宣诚可算是一个异数,他是清末官费留日海军学生,毕业后一度在清末民初的长江--第二舰队任‘楚泰’舰枪炮大副,后脱离海军,上个世纪30年代重返军界后任驻日海军武官、军令部第二厅厅长。”
这个二厅,也就是军事情报厅。他执掌这个厅,不仅让国民党军队满意,也获得同盟国的高度赞扬。因为,1941年,正当人们为日军战略是北上(对苏)还是南下(对美)争执不休时,他综合各种情报分析得出了日军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结论;珍珠港事件发生前,二厅和军统都破译了日军将发动偷袭的密码电报;在开罗会议期间,他在盟军军事会议上推翻了英军陆军总长反攻缅甸作战计划。至于对军事行动胜负的预判,更令同行钦佩不已。他那个关于澎湖列岛的提醒,至今使得那里“风平浪静”.
正因为这样,杨宣诚获得了一大堆勋章,不仅有国民政府云麾、宝鼎等,还有美、英、苏、法政府的。美国政府在授勋文件中称:“这是为了中国海军中将杨宣诚在中国以军事情报首脑身份,所做出的优越功勋而授予的司令级功勋勋章……”
选杨宣诚出席签字仪式,可谓适得其人。
朱世明,“内臣”和外交官
朱世明出身于仕宦世家。祖父朱宗程出身湘军,官至知府,封通奉大夫。外祖杨昌濬,也出身湘军,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其父朱继绎,江苏候补知县,因率孤军参加1884年保卫台湾、抗击法军的战事而获好名声。
朱世明18岁即进入清华大学,成为该校年龄最小的高材生之一。毕业后被选拔留学美国,先在麻省理工学院攻理科,继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又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6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做过蒋介石的副官、军委会交通技术学校教育长、浙江省保安处处长、参谋本部处长、国防部二厅厅长等职。1936年,担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被授少将军衔,后来又任驻美国大使馆武官。此时,他的身份是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如此,朱世明既是蒋介石的“内臣”,也是通晓多国语言、才华横溢、资历不浅的军事外交官,出席签字仪式也是“业务”之内的事。
王之,陪徐永昌签字
三位湖南将军中,王之在“密苏里”号上比起其他两位多了一个程序:陪团长徐永昌在受降书上签字。
当时的报道如此说:当主持人喊“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后,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
王之,12岁考入清华学校,8年内完成了初中、高中以及大学二年级课程,颇受当时任教清华的西点军校毕业生曹霖生的影响。1926年8月赴美,转了两个学校后,1928年奉令转入西点学习军事。开始,校方认为他视力不好,准备予以淘汰,但看到他在其他学校学业优秀,便让其入学。1932年6月,王之以全年级262名学生中第十二名的成绩毕业。
学历如此之高,做官起点却低。1932年10月回国后,做过财政部税警总团工兵连长、营长,还做过地方(湖南)色彩浓厚的第四路军参谋。1938年,王之重回税警团(易名为缉私总队),任总队教练所教育长。1941年王之以军事观察员身份赴菲律宾,随美军考察西太平洋战事,这是王之的军事外交生涯之始。接着,随麦克阿瑟转战南太平洋,担任中国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部首席联络参谋。
如此,与朱世明一样,他出席签字仪式也是“业务”之内的事。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