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为何慷慨资助林语堂罗尔纲吴晗等多名学子

时间:2012-06-18 09:04来源:《书屋》 作者:陈新 点击: 载入中...



林语堂(资料图) 


 

胡适一生基本上都处在社会上层,算是富贵之人。早年暴得大名,收入颇丰。晚年经济拮据,但也远非“绳床瓦灶,举家食粥”。他一生清廉大度,乐善好施,特别对教育事业更是一往情深,慷慨“撒金”。他曾说:“金钱不是生活的主要支撑物,有了良好的品格、高深的学识,便是很富有的人了。”这句话,可以看做他对金钱的基本态度。

 

一生的经济概况


胡适五岁丧父,母亲作为后母主持一家四代二十多口人的家庭。胡适回忆道:“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先母于日用出入,虽一块豆腐之细,皆令适登记,俟诸兄归令检阅之。”可见胡适幼年生活是清苦的。但母亲为胡适的学业却相当大度。当时绩溪乡间蒙馆学金,每人一年是两个银元,母亲第一年便缴了六元,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增至十二元。这使胡适的学业得到了格外的照顾,使他几十年后都十分感念。


胡适于1910年7月由别人资助盘缠,到北京投考庚款留学,同年赴美。那时庚款留学生除学杂费不用自己操心外,每月还发生活费八十美元,相当于两百银元。那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张恨水那时在芜湖做编辑月薪才六银元,还要养家糊口。胡适开始学农,一年半后改学哲学,按规定须补缴学农期间的学费,从生活费中分期扣除。他当时还寄钱补贴寡母,为此还为《大共和日报》翻译了一些东西,都德《最后的一课》就是其中之一,稿酬由报社径寄母亲。但不管如何,胡适在美留学期间的生活是不会清苦的。


1917年胡适回国在北大任教授,第一个月二百六十银元,第二个月加至二百八十银元,为教授最高待遇。那时一银元约合今人民币四十元。二十七岁的胡适刚踏上社会参加工作,就拿到约合今一万人民币的薪水,可谓是春风得意。


胡适除了薪水,还有版税和稿酬。1928年12月,亚东图书馆送来一张账单,详细罗列了胡适几种书籍的版税和稿酬。版税计二万三千零六十点六一银元,稿酬计六千三百二十银元,共计近三万银元,约合今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这还仅仅是一部分。


1931年胡适从上海回北大,任文学院院长,月薪六百银元。此时他著述更多,版税、稿酬更加丰厚。据估算每月收入一千五百银元(三十年代一银元约合今人民币三十至三十五元),相当于今人民币四万五千元,年收入达五十余万元。


抗战爆发以后,胡适的经济生活结束了辉煌,走向拮据,直至去世。


胡适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月薪是五百四十美元,这在消费水平较高的美国不能算高收入。他刚到美国大病了一场,花费了将近四千美元,几乎全部靠借债。这给他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不得不从各方面节省开支,连给妻子买东西,也尽量托人捎带,以节约邮资。


抗战胜利后他任北大校长。1947年10月21日在考试院的一次演讲中说:“我有三十二张博士文凭(有一张是自己用功得来,另外三十一张是名誉博士),又当了大学校长,但是我所拿的薪津,和一个银行练习生差不多。”一次请前来拜访的学生吃便饭,“圆桌上一小砂锅汤菜,一小碗白饭,二个馒头”而已。在美国当寓公期间,主要收入是讲演,因他准备特别认真,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有两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年薪五千多美元,每月合到四百多美元。据回忆,当时常“以芽菜豆腐款客”。1958年在台湾任“中研院”院长,底薪台币八百元,统一薪七百元,加上各种津贴,每月收入两千多一点,合五十多美元。他想替夫人在台北市租一所小房子,连押金都付不起。进入暮年,每次生病住院,甚至医药费也告急,总是坚持提前出院。当然他还有版税和稿酬,但看来也无济于事。晚年他多次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年轻时要注意多留点积蓄!”这句话的背后,包含着多么深切悲凉的内容啊!


国家的灾难,以及他所依附政权的败退,对于一个洁身自好的书生来说,经济上的窘困是必然的。

 

资助学子,“这是获利最多的一种投资”


传播人类的精神财富,促进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这是胡适一生的最高律令,是永远能使他激情澎湃的热火。为此,他慷慨无私地资助过许多青年学子。他说:“这是获利最多的一种投资。你想,以有限的一点点钱,帮个小忙”,这个青年“一旦所学有成,其贡献无法计量,岂不是最划得来的投资?”


1920年,林语堂获得官费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答应胡适学成回国后,到北大任教。不料到了美国后官费没有按时汇去,林语堂陷入困境,打电报至国内告急。不久收到两千美元汇款,使其顺利完成了学业。回北京后,林语堂向北大校长蒋梦麟面谢汇款之事,不料蒋竟莫名其妙。原来汇钱去的不是别人,而是胡适。这笔钱少算也合今人民币十六万,如此巨款不留姓名地救人于困,试问当时中国有几人能如此慷慨呢!


罗尔纲是胡适在中国公学的学生,曾在胡适家抄录胡适父亲的遗稿,兼做家庭教师,得到胡适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业上的指导。他到广西探亲前,写了一封信放在胡适桌上,表示感激之情。不想胡适写了回信,说:


你觉得家乡环境不适宜你做研究,我也赞成你出来住几年。你若肯留在我家中我十分欢迎。但我不能不向你提出几个条件:


(一)不可再向你家中取钱来供你费用。


(二)我每月送你四十元零用,你不可再辞。


(三)你何时能来,我寄一百元给你作旅费,你不可辞。如此数不敷,望你实告我。殷殷之情,颇为感人。


几年后罗尔纲重回胡适家,胡适表示如果他愿意在清华大学读英文,他每月资助一百元。罗后来成为著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胡适还资助过诗人邹静之、历史学家吴晗,以及台湾的李敖等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赵匡胤为何要搞杯酒释兵权而非大肆杀戮功臣
  • 康熙驾崩后皇十四子胤禵手握重兵为何不兵变夺位?
  • 中国人为何还要起小名?
  • 毛泽东为何处死4名秋收起义将领?
  • 为何张爱玲与胡兰成没举行婚礼?
  • 史上犹太人为何走到哪里都成不受欢迎的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