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始终捏着网络作家的“七寸”

时间:2011-12-28 23:21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水奇 点击: 载入中...
“我的心情很‘茅盾’,但如能得奖,心情‘茅盾’的人会更多,所以让我得奖对茅盾文学奖有好处。”这是近日“南派三叔”获悉自己的网络小说《盗墓笔记》申报茅盾文学奖后,写在微博上的一段话。

  申报以后,最大的悬念当然是能不能拿奖。去年鲁迅文学奖向网络文学首敞大门,媒体欢欣鼓舞,纷纷将这一改革做成大标题,颇有“走进新时代”之感。倒是有作品入选的几大文学网站,均婉言谢绝笔者采访。私下打听,业内对网络小说能不能拿奖,心知肚明。既然是陪跑的,还是低调些好,免得不明真相的读者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结果去年鲁奖爆冷,“羔羊体”以黑马之态笑到最后。

  这回,茅盾文学奖也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可喜可贺之处在于,“庙堂”对“江湖”的重视与日俱增。迈出第一步毫无疑义,接下来推选什么样的作品登堂入室?评委们的矛盾,局外人也能感受一二。几年前,一套《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将金庸列入其内,位居老舍之上,茅盾未被入选,闹得沸沸扬扬。在金庸书迷众多的网络上,一则“金庸是说书高手,绝非文学大师”帖子,赞成反对兼而有之,可见流行小说地位尴尬。何况今时今日,网络作家尚无一人敢说自己能与金庸比肩。品质,始终捏着网络作家的“七寸”。

  读者的反应很有趣,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有一条:“多卷本长篇小说一般应在全书完成后参加评选”。南派三叔迟迟没有拿出“盗墓”系列完结篇。“盗墓”粉丝自查自纠,揭短不留情面,“您入选?不够格! ”因为作品顶着“网络小说”的名头,便认定它是“小白文”“注水文”,固然有先天歧视之嫌。反过来,因为它是网络小说,为着扶持新生事物而网开一面,同样有悖公平竞争原则。

  只要“革命”尚未成功,网络小说能否问鼎主流文学大奖,将会成为“年经”话题。 《盗墓笔记》推荐人说:“有这个可能性,就该去试试看,没有尝试,又怎么会有成功?”可评奖不是抽奖,除了尝试,还得有底气。哪天底气足了,舍我其谁直冲大奖,到时评委们无需心情矛盾,定能果断投上一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历史建筑可以买卖 但监管须贯彻始终
  • 提升全民医保品质确保制度化福祉
  • “梨花体”“荡妇体”是对汉语品质的亵渎
  • “微时代”更需品质阅读
  • 时代呼唤高品质的网络文学
  • 评"最后悔的书":折射书评萎缩困顿的窘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