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医保品质确保制度化福祉

时间:2015-05-12 08:01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张敬伟 点击: 载入中...

医疗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根据要求,2015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城镇居民个人缴费达到人均不低于120元,新农合个人缴费达人均120元左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


  上述数据,彰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也意味着全民医保的系统化惠民。任何改革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宏观经济健康运行,二是确保民生享有制度化福利。前者无须多言,后者才是核心之要。


  全面医保从形式而言已经应保尽保,但内涵上还缺火候。即如上述数据,参保率尚未达到100%,参保者人均政府补助标准也不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人均缴费水平也处于低水平,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池还不充裕等等。


  尤其是,当参保者大病来临,依然面临着看不起病的尴尬。国办的通知切中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重点与难点,也为民意最关切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文件能够落实到位,公众关切或焦虑的诸多现实难题,或可得到有序解决。


  必须指出,也许全民医保永远达不到民意期冀的理想状态--无论得什么病,都能应保尽保。13亿人存在地域、城乡和阶层差别,缴费标准也不一样。近年,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唤相当执着,那就是13亿人的医保待遇应该一样,否则就会为舆论场持续诟病。譬如养老金“双轨制”,就在公众舆论的呼吁下“双轨合一”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员工养老金待遇持平。但人们却忘了,除了这“双轨合一”的公平,还有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落差很大的养老金待遇。


  全民医保也存在着类似的“多轨制”,不管是现实还是未来,所有群体都不可能实现一碗水端平的公平。这是舆论场和社会公众必须注意的问题,因而须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去审视全民医保。


  就全球而言,医疗保险也是一项难以平衡的社会治理难题。以美国为例,奥巴马之前的历任政府,几乎都不敢去啃医疗保险的硬骨头,因为这牵涉到各阶层利益的深度博弈,当然 也涵盖了政党博弈的因素。所以,当奥巴马着力解决全面医保问题时,便招致来自共和党的强势阻击。直到现在,奥巴马启动的医疗保险改革也还在路上。


  中国的情况较之美国更为复杂,而且阶层博弈的程度并不比美国低。但中国有极强的政府动员力,还有政策执行的高效率,因而在极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医疗保险参保的基本全覆盖。但这掩盖不了医保基金池的不足,因而医保品质和内涵跟不上。要提升医保品质,医药卫生体制要改革,个人缴费水平也要提高,大病医保更须提上日程……而这些改革,每走一步都会牵涉各方利益,因而改革过程时时事事都须经过复杂的博弈以达到各方利益的妥协。


  这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从政府监管到公共财政,从医疗卫生机构到每个社会个体,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有了初步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网络作为载体,未来全民医保的内涵与品质会越来越高。不过,全民医保不是政府与民众的甲方乙方游戏,而是涵盖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在此进程中,完全期望公共财政或指望个人埋单的思维都不可行。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