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最后悔的书":折射书评萎缩困顿的窘态

时间:2013-11-14 08:34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禾刀 点击: 载入中...

  在你所买的书中,有没有几本让你最后悔的书呢?《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近日在微博上分享了买了让他最后悔的书,编剧史航随后开始“吐槽”.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跟帖吐槽这些年买过的最让自己后悔的书,岳南的《南渡北归》和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似乎被网友吐槽最多。(11月11日《扬子晚报》)


  手有五指,长短不一。首先可以肯定地回答,无论你多么爱书,又多么会品书,总会有那么几本让你后悔的书。如果你是真正喜欢阅读又经常性地阅读,那么,随着阅读数量的成长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对书籍品质的要求也必定步步提升,“后悔”的标尺也必定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水涨船高。同时我们也并不否认时下书籍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但处于一个出版物种类繁多且卷帙浩繁的时代,这远比历史上那种因书籍高度匮乏而无从选择要幸运。


  从概率角度上看,每个人眼里都会存在那么几本让人颇觉最后悔的书。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些“最后悔书”的书单中,抛开那些真正不值得端到台面讨论的烂书不谈,一些名人的“名书”频频上榜不能不令人颇觉诧异,如《南渡北归》和《人生若只如初见》等。这或从侧面反映,至少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一些名家的书籍品质并未得到与其名声同等的质量保证。这其实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即名人出书如何保证质量。


  书籍出版本身兼具两大特征,即市场和文化。虽然市场有追逐时髦潮流的短板,但时髦潮流未必就一定都是烂书。有一点我们也应当相信,就是那些人人都觉得烂透顶的书,不太可能从市场上获得丰足的回报。换句话说,市场可以淘汰烂书,但市场并不一定必然激励“产”出好书。相反,由于名人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一些品质欠佳的书籍可能傍着名气而混淆公众的判断。前两年,王朔推出《我的千岁寒》后,一些读者反映看不懂。王朔于是直言建议“看不懂别买”.事实上,很少有人会有这种“自损”的豪迈气度,反倒是自己极力鼓噪不说,还会拉着一帮“脸熟”名人帮忙拉人气。


  “最后悔的书”一呼百应,实际折射的是现实书评空间萎缩困顿的窘态,以及书籍品质评价机制的话语弱势。文学评论家白烨说,“一个没有书评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这并非危言耸听。网友纷纷披露“最后悔的书”,何尝不是对书籍的一种评价,只不过这种评价太过滞后,对书籍出版源头的反促影响极其有限。所以眼下真正的问题在于,书评怎样在这个世俗的时代昂扬成长,怎样突破当前避重就轻、只褒不贬的乱象。总觉得,书评应是繁杂出版物中的一涧涓涓清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评网友吐槽"最后悔的书":一种阅读的评判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