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时间:2011-12-28 20:22来源:旧闻新读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春 运 路 上

 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春运,一个饱含中国人丰富情感的名词,一个承载中国人独特记忆的符号。
    除夕守岁、阖家欢聚、围炉畅饮、互致祝福。中国的农历新年是最具情感色彩的节日,其永恒的精神内核便是团圆。千里迢迢,日夜兼程,似乎都只为相聚一刻的亲情体验。
    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使流动成为必然。生活空间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并未冲淡那些朴素而美好的情怀,对故乡、亲情的牵念反而愈加浓郁。
    回家,回家……东西南北中,铁路、公路、航空,满载积攒了整整一年的渴盼,奔向共同的情感目的地。
    春运路上,颠簸一路,也感慨一路。年复一年,回家的心情始终依然。

 

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1960年
    回家很奢侈

    原太原铁路局第二工程处职工高玉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春节乘火车回家很奢侈,十几块钱的车票,很多人都买不起。当时,春节回家坐车的大部分都是铁路职工及家属,因为我们有“免票”(即“铁路职工内部乘车证明”)。
    春节回家时,就算这样,还是费了不少周折。先是在山西侯马火车站准备登车时,由于人太多,没挤上车,最后只好和几百人看着车开走。
    当时的货车后面有“守车”,就像一间移动的小房子。等我们拿出“免票”登上了“守车”,发现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他们是从西安上的车,和我们一样,也是赶着回家过年。
    到了太原火车站后才发现,要坐车的人也很多,虽然自己有“免票”,倒车时只需签个字就可以了,可结果,排队签字就花费了3个小时。想找值班站长开后门不排队,得到的答复却是:排队签字的基本上都是铁路职工,所以都不能开后门。
    1988年
    设施很简单
    广州火车站客运车间副主任梁志衡:
    我1988年底从地方转到广州火车站工作,那时候广州站还是个多功能车站,有酒楼也有商场,我当时就在酒楼工作。当时的春运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己上班很难。
    因为火车站广场还没有临时大棚,什么候车设施都没有,旅客只能挤在广场候车,有的就在广场风餐露宿。我从西广场下车到东广场的酒楼,不知道要说多少句“请让一让”,才能走到在东面的酒楼。100米距离,常要花10到20分钟,真有点“过五关斩六将”的感觉。
    上班的这条路除了碰到旅客,还有很多炒车票、卖发票的人,各色人群都能遇见。不过,现在的春运,不但有武警帮忙维持秩序,还有大学生志愿者,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的软硬件也改善了很多,动态静态的指示都更清楚了。但是春运还是不轻松,广州火车站是上世纪60年代设计、70年代竣工的,谁能想到现在春运每天要发送旅客20万人次呢?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1995年
    进站很紧张

    上海南站党支部干事王鹿姗:
    1995年,我是上海站的一名普通客运员,负责软席候车室的工作。当时我刚参加工作几个月,就遇到了工作生涯中的第一次春运。
    那时直达列车很少,江浙一带的农民工要返乡过年,一定要到上海中转,所以站台上总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人。为维持秩序,车站成立了专职突击队,队员由身强体壮的男客运员组成。为尽快把站台清理出来,给后续旅客腾地方,有时候突击队员会连推带拉。动作是有些粗暴野蛮,但没办法。
    当时遇上客流高峰,大棚车也会派上用场。大棚车载客量比普通列车翻了一倍多,这种铁皮车只有几个小窗户可以透气,拉上大门人在里面会很压抑,但还好当时人们要求不高,只求能回家。
    当时上海站候车室少,对旅客实行限时进站,很多提前到的人只好在站外广场等候,广场水泄不通。而软席候车室很空,旅客并不多,需要凭一定级别证件才可以进,过了一年多就放开了。
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2007年
    条件改善了

    北京火车站党群工作办公室干部蔡彦美:
    我2004年8月正式参加工作,连续几年春运,我都是在北京火车站度过的。
    2005年春运,我在售票窗口挂职。那时北京站候车大厅容量不够,站前广场上搭建了塑料大棚。虽然能遮雨,但难以挡风。2007年春运,改造后的候车大厅完全能够容纳旅客候车需要,旅客可以温暖候车。
变化还很多。以前,车站站台比较低,残疾人上下车不便,春运时,因为这个,站台常发生拥堵,后来给低站台“增高”到与列车车厢持平。以前站台票售票点离进站口较远,现在也改迁到进站口附近了;以前24小时售票窗口在车站大厅外面,考虑冬天晚上很冷,旅客买票不便,现在迁进里面了……
    旅客们每年置办的年货也有变化。前几年多是带点果脯、烤鸭,现在开始带液晶电视了。真不敢想再过几年春运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猜肯定更舒适、更快捷、更方便。

 

【记忆】


“艰难”回家路


    与春运结缘,算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的工作单位在河南的“西南边陲”,而家却远在千里之外——江苏徐州市的一个县城。由于两地分居,不得不如同“候鸟”一般往往返返,一年一次的探亲假大都是选在过年的时候。而过年回家最大的困难就是乘车难,那经历真是刻骨铭心!
    每当春节临近,总是归心似箭,思亲想家的念头难以自抑,而又每每感到可怕。发愁车票难买,挤车艰辛。我出发的车站南阳,没有到徐州的始发车,都是过路车,即便买到了车票,上了车,也是站票,而且一站就得站到郑州,才能找到一个座位,那是要站6-7个小时的;然后还得6-7个小时才能到达徐州,往往是在半夜2、3点钟。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寒冷的冬夜里,你必须在火车站房或者汽车站房里胡乱地呆着,那时的站房里也没有暖气,等到天亮,才能换乘汽车去县城。从家里返回的时候情形更加糟糕,因为徐州是个大站,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车票更难买。一早从县里乘车到徐州,去火车站排队买票,多半买不到当时就能走的票,要么等到半夜的车,要么是第二天早晨的车,本来半天一夜能到达的路程,要走上两三天。上了车,照例是没有座位,挤着,站着,等着,忍受着。最糟糕的是往往还要转车,在郑州或洛阳换乘,出站,买票,再进站,那就麻烦大了。但也无奈,要坐车你就要准备吃苦;要回家过年,就要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勇气,无论是排长龙买票;还是挤得无立锥之地、站得腿脚发麻,还有列车晚点的难耐,等等,都是对你的精神、意志、忍耐力和体力的考验和折磨。我常常在车上练就了一天不吃也不喝的本事,忍饥挨饿,却省去了上厕所的种种不便。
    印象中最惨的一次,是在1987年,在家过了春节,农历的正月十四,还差一天就是十五了,但我却要赶回单位处理些事情。没曾想到了徐州火车站,一片人山人海,售票厅里的长龙一直排到大门外,整整花了6个多小时才买到一张第二天的慢车票,而且还不能直达,需要到郑州转车。无奈之下,只得去找旅馆住下,住宿也难,接连跑了三家。此时,天还下着小雨,泥里水里,弄得衣服和鞋子都湿了,狼狈透顶。直到半夜里上了火车,还恨不得返回家去。第二天上午摇摇晃晃到了郑州,出得站来,又是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买到的还是夜间的快车票,第三天早晨终于到达南阳。区区600余公里,费时两天两夜,真是不堪回首。

 

【讲述】

    买张票  等了十多天
    ■讲述人:陈志敏

    ■年龄:25岁
    ■职业:外贸公司职员
    我在广州工作4年了,因为路途遥远,平时很少回家,就连过年都只回去过两次,去年春节是第二次。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我看,去年回家的过程简直比蜀道还难。
    当时正赶上了南方百年不遇的大雪灾,火车都停运了。等了十多天终于等来了航班恢复正常,大家一听说可以坐飞机,一窝蜂地跑去买机票,不管花多少钱,只要能回家过年,怎么都行。不到20分钟,售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平时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事,我竟排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才拿到一张从广州飞往济南的机票。
    有机票只是回家的第一步,还得过检票这一关。眼看8点20分,飞机就要起飞了,可等待检票的旅客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很多人都急得直跺脚。还有的人因为插队差点打起来。我心里也一直紧张得要命,生怕飞机起飞了,幸运的是我是最后一个被检票的。直到3个小时后,坐上了从济南到衡水老家的汽车,心里才踏实了。
    说实在的,那次乘飞机是平生第一次,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到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恐怖。

    怕上厕所  不敢喝水
    ■讲述人:杨亚平

    ■年龄:43岁
    ■职业:进城务工农民
    回家过年?快别提了,一说这个我们就头疼。每年春节回家,我都觉得至少会耗费平时3倍的体力和精力。
    我老家在四川成都,在石家庄打工12年了。买票难、挤火车难、回家难是最让我们头疼的。去年因为火车不通行我没回去。就拿前年春节来说吧,我和一个老乡轮流排队,每两个小时替换一次,总共换了11次才买到两张临客车票,无座,35个小时的车程。
    车上人那个多啊,简直没法形容。这么说吧,前10多个小时我几乎都是双脚悬空。大家互相拥挤着,我使劲抱着我的大背包,丝毫动弹不得。
    车上的汗味、脚臭味和暖烘烘的闷热空气夹杂在一起,很难受,要忍;尤其是到了吃饭的时间,肚子更是饿得叽里咕噜的,也要忍。春运期间可不像平时坐火车上厕所那么方便,这时候不光自己动不了,而且厕所也都挤满了人。为了避免上厕所,35个小时我滴水未沾,我们两个人一人只吃了一个馒头。到家后,我像饿狼一样把媳妇准备的10个包子全吃了。

    春运时  是反扒最忙时
    ■讲述人:贾建华

    ■年龄:38岁
    ■职业:反扒民警
    我干反扒工作10年了,都是越到年根越忙,大家都赶回家过年,这时候也是小偷活动最猖獗的时候。
石家庄列车段在铁路客运中有特殊角色,因为很多从京津出发的列车都经过这里。每年春运,农民工都会揣着攒了一年的血汗钱返乡过年,尤其是绿皮车,列车配置比较陈旧,运行时间也比较长,中途停靠的站多,因为这种列车的票价便宜,不少农民工选择这种车,而且大家习惯都把钱装在身上带回家,这也就给了小偷作案机会。
    我们几乎天天在火车上。反扒主要是伪装,我们和小偷都是在演戏,谁的演技高,谁就占上风。尤其在绿皮车和空调车上打流,我们的行头都不能一样,在绿皮车上干活,就带一个大编织袋或行李包,里面装上衣服,塞上报纸;在空调车上就得穿得整齐点,必须混在人群里。
    有一回我拿着一捆大葱伪装,一个贼就在旁边“干活”,我抓他时,他还对我说,“兄弟,送你的葱,别多管闲事。”
    反扒这么多年,我们反扒小分队已经有了名气,现在稍有经验的盗贼根本就不上往返石家庄的列车。

 

【表情】

 

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苦闷!等待的滋味不好受

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欣喜!终于要回家了

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痛苦!又冷又饿又挤

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庆幸!一票难求呀

四代铁路人的春运记忆

郁闷!咋这么多人呀

 

【备忘】


春运55年


    1954年,首次明确春运为春节前后一个月,铁道部春节旅客输送办公室昼夜值班。据铁道部记录,当时日均客流为73万人次,高峰客流90万人次。
    1976年,铁道部通知中,第一次出现“春节旅客运输工作”的提法。
    1981年至1996年,客流逐年上升,春运总体进入有序状态,期限有长有短,1988年春运为63天,是最长的一年。
    1997年至2003年,客流继续增长,铁路部门以三套梯次运力方案应对日常客流、高峰客流和突发客流。
    2007年春运总要求:和谐春运为主题,春运安全为核心。
    2008年春运,南方遭遇罕见雪灾。
    2009年,……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铁道游击队:插入敌人心脏的铁路“钢刀”
  • 古代科举史上一人替考八人的最牛枪手
  • 第一代女火车司机仅用8个多月出炉
  • 古代粤人的蚁卵酱与象鼻炙
  • 铁路客票对号入座溯源
  • 古人的“飞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