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那动乱的岁月,钱学森一方面要尽力排除“文革”对他所领导的“两弹一星”事业的严重干扰,一方面对国防科委副主任安东少将、卫星专家赵九章教授、导弹专家姚桐斌教授的非正常死亡表示深切的关注,尤其是对当年力劝他回国的资深的中共党员罗沛霖居然被打成“特嫌”而被捕难以置信……
本文节选自《中华读书报》2011年02月02日01版 作者:叶永烈 原题为:叶永烈:《钱学森》一书的幕后故事
我从北京采访所得的书刊、文件,放满了一个箱子。
在《钱学森》中,我不回避关于钱学森的种种所谓“敏感问题”。钱学森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回国之后正是中国政治运动的“多产岁月”。钱学森也不得不在“大鸣大放”中与秘书互贴大字报,在“四清”运动中在工厂车间里坐在小马扎上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在“文革”中写《关于空间技术名词统一问题》那样的纯粹科学技术文件时也不能不写上一段“最高指示”……离开了当年的政治环境,就很难理解这样的“中国特色”的细节。
我写及钱学森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两难境地。他作为中国科学界的头面人物,一方面不能不在各种会议上对“反右派斗争”作应景式的表态,一方面又出自内心对于与他同龄、同样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导弹专家徐璋本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甚至多次帮助因徐璋本被捕而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的徐璋本夫人。我也写及钱学森在“文革”中的迷茫。在那动乱的岁月,钱学森一方面要尽力排除“文革”对他所领导的“两弹一星”事业的严重干扰,一方面对国防科委副主任安东少将、卫星专家赵九章教授、导弹专家姚桐斌教授的非正常死亡表示深切的关注,尤其是对当年力劝他回国的资深的中共党员罗沛霖居然被打成“特嫌”而被捕难以置信……
《钱学森》终于如期完成。《钱学森》是在《走近钱学森》的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这次修改了近百处,增加了许多内容,全书约70万多字。《钱学森》成为一本丰富、翔实的钱学森传记,我算是大体上满意了。
《钱学森》完成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就用我的电子文本打印出清样。跟《走近钱学森》一样,送交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审阅。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