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传统文化讲习堂8年讲了800多场

时间:2015-04-08 15:5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谈应霞 点击: 载入中...

“流浪”的传统文化讲习堂8年讲了800多场

“流浪”的传统文化讲习堂8年讲了800多场

“流浪”的传统文化讲习堂8年讲了800多场

“流浪”的传统文化讲习堂8年讲了800多场

 

  大西北网讯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五福”充满激情、掷地有声的语言还未落下时,满场雷鸣般的掌声不尽让人热血沸腾!是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甘肃省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中国传统文化“国学讲座”第六期活动中,记者被现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热烈场面一次一次震撼着。在这个纯净的世界里,大家很儒雅,说话,做事彬彬有礼。中国国学研究院甘肃分院院长,甘肃省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甘肃省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国学巡讲教授白宝仓先生为大家作了题为《家道与修身》的传统文化讲座,他的讲习让现场200多位听众受益匪浅,大家或认真的做着笔记,或拿着录音设施一边聆听一边录音,生怕错过一个字。


  其实,这仅仅中国传统文化讲习堂发起8年多来的一次讲演罢了。在这8年多的时间里,讲习堂也由最初的发起人--白宝仓老师和吉祥老师外,已经由衷地影响并吸纳了了60多位包括有传统文化底蕴,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教授、厅局领导、公务员、医生、教师、企业家等。8年里,仅传统文化讲习就达到了800多场,听过讲座的人更是达到了数万人,包括学校学生、机关干部、军营战士、监狱的服刑人员、社区的居民等。不仅营造了非常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还推动了传统文化建设。


  “我非常感激吉祥老师和白老师为大家提供的这个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可以说,如果不是进入这样一个讲堂,我个人的脾性不会变的这么多,生意也不会做到这么好!”已经深受传统文化教育带给自己甜头的董先生兴奋地说。他就是那数万人中的一员,也是已经受到传统文化讲习堂洗礼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讲习堂自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传统文化讲座800余场,中医诊治100余场。 仅2014年,讲习堂就组织讲座180场,听课人数多达23600余人。


  由2的到60多人 讲习堂长大了


  “最初的时候,我和白老师并不认识,当我有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的想法时,并没有一个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个梦想的合适的人选。后来朋友帮忙介绍了白老师。我去找他的时候,当白老师听说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时一点都没有拒绝,他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就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讲习堂成立了。”作为传统文化讲习堂发起人之一的吉祥老师为记者讲述了讲习堂的发展历程,从她的讲述里,我们不难听出在这8年之虽所遭受的种种艰难和喜悦。


  由于没有固定的讲习场所,她每天几乎都要奔忙于找场所,找受众。看着她劳碌的样子,亲朋好友十分心疼,处于保护她,甚至拿出一些过激的话刺激她放弃。但倔强的她硬是坚强的坚持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中华民族几临倾覆的厄运,特别是新的全球化大环境,又使得传统文化在中国渐趋势微,社会公众深深地感受到一些华夏传统文化正在逐渐遗失。因此,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保持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使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之中,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机结合,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中国人,必须在这个时刻警醒,必须去找平台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显然,已近花甲之年的吉祥老师已经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了自己后半生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讲习堂自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传统文化讲座800余场,中医诊治100余场。 仅2014年,讲习堂就组织讲座180场,听课人数多达23600余人;实施中医诊治36场,义诊人数900余人;捐赠36次,受赠3600余人。 一场讲习就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在每次讲习后,总有一些传统文化的研习者自觉自愿地加入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团队。如今,经历了8年多的风风雨雨,中国传统文化讲习堂已经有了60多位践行者和传播者。


  多场义务讲习让数十万人受益


  有了吉祥老师和白宝仓老师的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讲习堂就这样在风雨飘摇中一路走过。在他们的带动下,讲习堂全体志工老师们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时常赶赴各地、州、市,深入学校、社区、部队基层、厂矿企业、监狱和边远农村,宣讲传统文化,进行中医诊治。两个小组齐头并进,身心兼治,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热烈响应,使成千上万的群众重新认识和学习中华优秀传承文化,做新时代有道德的人。


  受石化学院特邀,白宝仓老师在该校西校区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梦”教育讲座。中国传统文化讲习堂6名老师、学院全体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研究生及石化学院2013级、2014级学生400余人参加了讲座。 白宝仓老师以对“孝”字的理解拉开了讲座的序幕,他认为孝是一种传统,是中国精神。白老师从“什么是传统文化”,“道德的释义”,“学生的本份”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他告诫大家,学生的本份是学习,不是上网玩游戏,应当戒掉迟到逃学、好逸恶劳等恶习。白老师希望同学们活在感恩的世界,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人生中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爱的行动唤醒世人的良知,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这场讲座,使全体师生接受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大家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积极传承、弘扬千年流传积淀的熠熠生辉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青春铸就伟大的“中国梦”!


  在省第一劳教所,白宝仓老师 情地介绍了学习《弟子规》在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并深情地讲道:《弟子规》是教育子弟敦伦尽孝、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是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学时应有的礼仪。他强调说,每位劳教、戒毒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弟子规》,并自觉对照《弟子规》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断除恶习,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说:“人字不简单,两笔能通天。谁能写端正,何必去朝山。”以此启发劳教、戒毒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放下错误,站起来重新做人。 全体劳教、戒毒人员宣讲传统文化,进行帮教规劝。


  在社区,从《论语》、《弟子规》到《道德经》,白宝仓老师从君臣讲到父子、夫妇、兄弟关系,一个德字离不了。纵论古今的同时,白宝仓老师还不时地加以总结。当他对目前大多数人最迷惑的教育提出自己的观点——“孩子不用管,全凭德来赶”时,一句话让在座的听众们如醍醐灌顶。“一天到晚地惆怅,一天到晚地说教责骂,让孩子看到、听到最多的是我们消极的一面,今天听来这一点完全错了,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身体力行,做好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孩子,用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想去为他们铺路,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今天的讲座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听着白宝仓老人的演讲,一位居民如是说。


  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进监狱,不管是走到哪里,讲习堂的老师们都在弘扬着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来涤洗听众的心灵,激发大家的正能量。“我讲了8年了,真的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取代我,当他们能站在讲台上给大家传播传统文化瑰宝时,我们就有希望了。”在一次讲习时,白宝仓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话语间,流淌着他对传统文化传播者的深情期望。


  给传统文化讲习堂一个“家”


  “我是传统文化讲习堂的受益者。可能别人不知道,但我们很清楚,为了让这个讲习堂保持鲜活性和持久性,吉祥老师和白宝仓老师为讲习场所可谓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一边要准备讲习的内容,一边还要东奔西跑找场地,这几年,他们基本就没有休息过。除了敬佩和传播,我们真的无以回报!”在传统文化讲习堂里受益的冯先生如是说,“如果能有一个固定的报告厅,那两位老师就可以轻松许多了”。


  冯先生和爱人都是80后,虽然为人师表,但作为在蜜罐里长大的新一代,两人在家里依然是父母的“娇宝宝”。由于两人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成家后,常对于家务的打理而闹矛盾,对于家里的长辈也没有尽到儿女的义务。不仅如此,心里还时常对对方生怨恨,不满、抱怨的情绪,家庭关系不是很融洽。但当他们接触到传统文化讲习堂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如醍醐灌顶。听完白老师讲解《弟子规》后,夫妻二人回家找来了陈大惠老师的《弟子规》一一对照才发现,身为儿女自己做的有多不到位。学习了陈大惠老师的《弟子规》后,冯先生的爱人在婆婆膝下长跪不起,婆媳俩相拥而泣。“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定,一定要践行《弟子规》。也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冯先生爱人如是说。


  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家人都开始关注学习传统文化,家庭关系越来越融洽。起初,为了让他们夫妻二人跟上传统文化讲习堂学习,老人自告奋勇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任务。随着孩子的长大,一家人都成了传统文化讲习堂的铁杆“粉丝”,逢讲必到。“说实话,我们年轻人东跑西巅都有点受不了,更别说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真的希望讲习堂能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大家不用再这样到处跑。”冯先生说。


  “一次讲座至少有几十到一百人,有时候,前来听讲座的市民可以达到一两百人,这么大的规模,就需要一个很大的场地。而讲习堂又是完全公益的,没有任何收费来源,这个场地就成了最令人头疼的事。在外面,租一个这样的场地没有几千上万元,根本拿不下来。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吉祥老师和白宝仓老师到处联系,给大家找场地,他们的付出很多听众都是不知道的。现在,讲习堂的声誉也越来越高,前来听讲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果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老师们安心准备课程,愿意听讲的市民也有固定的地方可去,这种传播影响力更好。”跟随讲习堂已经有三年的董先生如是说。


  在记者采访中,多位受访的传统文化研习者表示,就目前来看, 传统文化讲习堂已经成了宣扬社会好人,搭建公民道德建设的平台,弘扬正能量的窗口,如果能够有一个固定的公益讲学、中医义诊和办公场所,已经初成规模的讲习堂一定会在华夏文明创新区的建设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2018“六月六”传统文化庙会开幕,旅游年卡受青睐
  • 传栖云浩渺仙境 展道家文化魅力:任法融在兴隆山讲习道法
  • 甘肃将要出台三大类22条措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省内高校将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
  • 甘肃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文化退化 蓝皮书吁加强保护
  • 榆中兴隆山“六月六”传统文化庙会吸引十万游客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