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将要出台三大类22条措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17-11-28 12:29来源:大西北网-西部商报 作者:李杨 点击: 载入中...
  我省出台三大类22条措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基本建成
  
  大西北网讯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方案》。《方案》提出三大类22条具体发展措施,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教育、实践养成、保护传承、传播交流“五大体系”;到2020年,我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基础任务将基本完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基本建成,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平台效应不断扩大。
  
  教育引导:
  
  推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涵养社会
  
  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传播核心思想理念,理解要义精髓,传承传统美德,努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生活和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多种途径,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戏曲进校园活动”“文化胜地之旅”“高校师生暑期红色之旅”等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感受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的艺术魅力。结合青少年实际,引导在校学生过好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形成热爱传统节日、节俭健康过节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传承创新:
  
  推进传统文化面向未来、转化发展
  
  按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拓展全省博物馆体系空间和数量类型,大力推动博物馆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具有甘肃特色的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和重点藏品逐步数字化,文物数字化应用领域由“数字敦煌”向“数字甘肃石窟”拓展,强化数字化、网络化展示和社会教育服务。启动实施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建设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梯队建设,实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
  
  内化外拓:
  
  推进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深化交流
  
  我省将进一步挖掘全省各地传统文化资源、民间手工艺生产加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农村富裕劳动力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富民新产业。推进“书香陇原”全民阅读工程。
  
  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把敦煌文博会打造成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常态化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发挥敦煌文博会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和效应。发挥丝路文化、石窟文化、黄河文化、敦煌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敦煌文化国际传播基地,在丝路沿线国家开展舞台艺术、书画作品、历史文物等主题性巡展(演),推动敦煌歌舞、临夏花儿、少数民族歌舞、崆峒武术表演、拉卜楞寺佛教音乐、兰州太平鼓等甘肃民族特色突出的文化项目赴外交流演出。组织实施好甘肃文化精品翻译工程,开展“印象甘肃”“感知中国·甘肃丝路文化”“甘肃文化走进非洲”“探寻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大主题交流活动。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丝路文化贸易基地,在兰州、敦煌等地建设一批对外文化贸易集聚区。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兰州市将关闭三大类不合规矿山
  • 兰州市将责令关闭三大类不合规矿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