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岩:佛陀从巴蜀走过(2)

时间:2013-04-23 15:40来源:凤凰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然而这也是难得幸存完整的佛像——和青神一样,夹江未曾逃过那十年的浩劫,位于高处的佛像幸免于难,依稀还能看见传统的中国颜料,赭石、石青、朱砂……更多佛像位于低矮处(当初雕塑者的心思一定是便于他人朝拜),于是都遭到破坏,大多数没了头,有些保住了头却肢体残缺。近年来夹江县政府急于招商,希望有人能打旅游资源牌,盘活这片历史文化古迹。但千佛崖实在是个烫手山芋,怎么和游客们解释?有些话题,即便到了人民日报微博撒娇卖萌的现在,也最好别提。


  没有了寺庙,没有了进香人,只有一个年迈的太婆守着一个亭子,出售劣质的化学香。香客并不多。准确说,似乎并没有香客。


  文人墨客


  左边是静水流深的岷江,右边却是湍急的暗河。掬一把水,清澈冰冷。哗哗的流水声,使得四周异常静谧。山道跨越暗河会入青衣江的出口,丈多长的条石作桥,十几条密排在河上,让人无不赞叹条石坚硬和石匠的天功。历代文人墨客都喜好在岩壁题字久而久之,岩壁上没有留下多少空间了。明万历年间的夹江县令不得不在岩壁上凿了一道公告:上下开岩办厂者必咎。


  1939年10月,梁思成、刘敦桢等营造学社同仁乘着木筏,沿青衣江来到千佛崖。


  在江心,岩壁上那些密如蜂巢、层层罗列的石窟,已隐约可见。沿着古栈道,梁思成走进千佛崖,271龛,4000余尊精美绝伦的佛像与石刻建筑,在他面前次第出现。


  深秋直垂的阳光,江面反射的阳光,交织在一起,成为佛像脸上庄严而超凡脱俗的涂金。


  多年后,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写下这样的话:“在两米见方的龛内,雕出二百七十多个人物,被安排的那样适当,使人佩服雕刻匠师们如此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精确的设计能力。龛中央雕阿弥陀佛及二菩萨。佛两侧各雕经幢和七级宝塔。塔前各有一羽人展翅欲飞。佛前雕平台两阶。


 

  各雕栏杆,上层诸弟子排坐,作相互交谈状;下层雕伎乐十四人,正为舞者伴奏;舞者二人随乐声屈膝扬裙起舞;台前两边,各雕一鹤相对作戏。平台隔宝池与周围楼台殿阁相对,中有拱桥相接。池中雕荷叶莲花,或张或合,各坐一菩萨,姿态安静清雅;池中另有划动着的小船。桥上楼阁间的人物,有的徐步缓行,有的前瞻后顾,显然是一群潇洒安闲的人。佛的背后饰以华盖,盖上各雕一凤,空中雕出祥云缭绕,飞天回翔,是一幅布局严谨、气氛和谐而宏伟的杰作。”


  70年后,千佛崖当年的古栈道已经换成了青石板路,然而,他当年曾惊叹过的“气氛和谐而宏伟的杰作”,却已大多不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考古点被“淹” 本次考古结束
  • 四川发掘64座新石器时代遗存 川西南历史提早2千年
  • 四川三星堆祭祀坑发掘30周年:一锄头挖出的奇迹
  • 四川自贡也有“张飞庙” 政府出资百万修缮
  • 四川向家坝库区明朝马湖古城文物异地复建全面启动
  • 四川凉山发现青铜时代“宅基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