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岩:佛陀从巴蜀走过

时间:2013-04-23 15:40来源:凤凰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唐朝期间,四川境内,佛教弘法摩崖石刻造像大兴。有意思的是,这些摩崖刻石集中出现的地方都沿江,让人不仅遐想,当年禅门高僧们乘一叶扁舟,沿江而下,将佛法散播到沿江的县镇……


  在成都的新南门汽车站,门口一幅大大的四川景区地图,就能串联起一个佛教摩崖石刻朝圣游。以成都为中心点,往南依次是青神的中岩、乐山大佛和峨嵋山;往东是乐至、大足。


  所以我一直怀疑,在唐代,佛教曾沿江传播。


  这一次我要去的,是夹江。
 


  翩翩青衣


  夹江是一个古老的县城,属于乐山管辖,离乐山市大约半小时左右车距。这座小小的县城伴着一条美丽的青衣江,两岸青山古崖夹江耸翠——“夹江”县名得来于此。


  千佛崖位于夹江城西3公里处,从县城车站出来,斜对面就有公交车坐,1元钱坐到景区门口,或者打个车,也就十来元。


  夹江是工业城,县城中漂浮着数不清的PM2.5,空气总是灰蒙蒙。但一靠近江边,精神便为之一振,非但空气中有了潮湿清新的水气,路边的树木也变得明净起来。靠近千佛崖的老街,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石板排成的街面,有些已经起翘;商店门还是上的排板,打烊时需要一个一个上起来;想找个普通的小店吃午饭,找了一圈也没有;最后在一个窄小的杂货铺买了两袋饼干,一袋自吃,一袋供佛。
 


  一边吃一边穿过狭窄的老街,看到一个牌坊,便到了千佛崖景区门口。


  说是景区,却并没有旅游地常见的热闹。非但没有卖水果饮料的小商小贩,便连门票处都是往里面进了好一截才看到。路上不时见到挑着担子的农民,原来这里可以通向另一个乡,本地人进出便都经过这里。有热心的当地人撺掇,叫我冒充去那个乡探亲,就能免去五元钱门票。想想还是算了。


  千佛崖临江,看到第一眼就惊住了——同样都是岷江,怎么青神县的江水就是灰色,而夹江县就是一脉翡翠般温润的绿?岷江上游的这条青衣江不愧一个“青”字,那水绿得那么深,又那么柔和,完全没有早春应有的寒意。极薄的白雾在江上滚动,江水流得缓,乍一看没有动静,但静水流深,看久了眼神就被吸进去,有点恍惚。
 

  须弥世界


  千佛崖据说有150多龛。
 


  这里是古代出益州,经嘉州到宜宾,进入长江的咽喉要道,大约汉代开始,这条古道就人潮熙攘,商贾往来不绝。从唐开元到大中年间,这些经常行走于外,又受到佛法教化的商贾们出资请来工匠,在岩壁上开凿出一龛龛精妙绝伦的佛像。


  这是比青神中岩更为辉煌也更为精美的摩崖石刻。150窟,石刻造像共2400余尊,排列错落有致,少则独占一窟,多则上百尊集于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


  最大的弥勒像龛,佛高2.7米,造型优美,比例适度,姿态与乐山大佛相似。二胁侍菩萨服饰华美,衣纹流畅,肌肉丰硕,体积感很强。


  毗沙门天王龛,左右两壁各有浮雕3层,每层以云朵纹隔开,镌骑马武士、护法神、三大八臂神、怪兽;后壁刻有羽人。雕刻细致。净土变龛,在两米见方的龛内,镌刻了270多个形象,楼台殿阁多间,气象宏伟。殿外矗立宝塔两座,玲珑剔透,华美壮观。


  阿弥陀佛端坐殿中,神态安详。殿内外聚集着僧众弟子。顶有飞天伎乐,翩翩起舞,一派欢乐景象。


  维摩变龛约一米见方,维摩诘身穿宽袖长衣,头戴风帽,与文殊相对,空中飞天乘云而来,旁立众弟子。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丰腴而庄严,手臂丰满,手指纤长,手中握的每一个法器都清晰分明。两侧有飞行姿态的供养天女。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考古点被“淹” 本次考古结束
  • 四川发掘64座新石器时代遗存 川西南历史提早2千年
  • 四川三星堆祭祀坑发掘30周年:一锄头挖出的奇迹
  • 四川自贡也有“张飞庙” 政府出资百万修缮
  • 四川向家坝库区明朝马湖古城文物异地复建全面启动
  • 四川凉山发现青铜时代“宅基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