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博物馆内藏外国圣旨、中国免死金牌科举小抄

时间:2017-05-23 10:02来源:大西北网-海南特区报 作者:沈丽焕,韩建东 点击: 载入中...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历时4年多修建完成的省博物馆二期工程正式对外开放。


    提到博物馆,记者了解到,在海南,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30多家,其中包括不少特色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独具特色,藏品妙趣横生。


    乐东“白沙河谷”博物馆 六旬翁倾尽积蓄收藏古物4000余件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白沙河边的桥头旁有一个生态园,庭院门前放着一块巨石,用红漆写着“白沙河谷”四个大字。走进白沙河谷生态园,犹如走进大观园。园里除了原生态的植被外,还种植一些海南特有的黄花梨树等。袁金华的博物馆就坐落在这些树林中。


    袁金华是一名农民出身的退休职工,今年66岁,用他自己的话说,一辈子的工资积蓄和家产都用在了“白沙河谷”.20多年来,他在博物馆内收藏了4000多件古物,有代表黎族文化的黎族服饰、珍贵文物、各时期钱币、黎族生产工具和生活实用器具以及大大小小的陶器等。他收藏的陶器囊括了原始植物质陶、泥质陶、白陶等,自战国到民国品种丰富。


    该馆有一件像大树墩子的展品非常引人注目,旁边的标识牌上写着“男根”,重200斤,是新石器时代海南黎族男性崇拜物。袁金华说,16年前,他听说五指山山脚下有个偏僻的黎族村落,村里的“头人”(少数民族的头领)每天领着全村人在“男根”前祈祷。为了买下“男根”,袁金华深入五指山,在村落住了12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头人”被袁金华的行为所感动,以8万元的价格卖给了袁金华。每当看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男根”前驻足,袁金华都很自豪。


    海南锦绣织贝黎锦博物馆 黎锦服饰及纺织工具这都有


    被誉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的黎锦,是黎族人民为之自豪的技艺,但目前部分技艺濒临灭绝,为保护和传承黎锦技艺,来自黑龙江的女企业家执着地为黎锦的明天努力着。世界博物馆日当天,记者联系上郭凯时,她很热情地告诉记者,当天来她博物馆参观的人不在少数。


    海南锦绣织贝黎锦博物馆,坐落于海口国兴大道省图书馆3楼,馆内收藏上百种关于黎锦的物品,包括方言区的服饰、纺织工具等。


    2005年郭凯注册成立了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传承黎锦文化,是郭凯的工作重心,也早已渗透到了她的日常生活。郭凯介绍,她和黎锦结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她已开始收藏黎锦,她利用休息时间多次下黎乡拜访。在走访中她发现,让外乡人爱不释手的黎锦,在部分黎族群众眼中却成了与时代脱节的产物。在方言区会织黎锦的人少得可怜,尤其是双面绣,会织的人更少。黎锦技艺濒临灭绝,令郭凯万分忧心。


    郭凯在保护黎锦技艺的探索过程中,潜心产品开发,在传统的黎锦基础上,又开发研制出壁挂、文具、手机套等浓缩着黎锦技艺精华的产品。


    市场开拓、生产管理、不正当竞争等各种困难使企业步履艰难,市场难以做大,影响了黎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虽然对黎锦的未来也曾感到困惑和迷茫,但是因为心中的热爱,郭凯全身心地投入到黎锦文化的传承、挖掘、保护和开发中,虽然利润微薄但她无怨无悔。


    三亚圣旨博物馆 “圣旨驾到”,赐你“免死金牌”


    在三亚天涯海角景区内,有一座圣旨博物馆,馆中不仅陈列着珍贵的圣旨,还珍藏着宝贵的科举资料,有各级科举考试的试题、试卷,还有考生作弊使用的丝织夹带等。该博物馆建立于2014年,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


    该博物馆是海南首座以反映皇权圣旨文化和科举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展示有不同时代、不同质地、不同内容的各种圣旨诏书及汉代的金册、唐代的免死金牌、清代的银册、外国(韩国、日本、越南)圣旨、历代科举文物、海南历史文化图片等。


    “这个博物馆在天涯海角景区内,进了景区再进博物馆就不要门票,来到这个博物馆能学到不少知识呢。”在三亚上大学的小周说,很少见到这么特别的博物馆,感觉很有意思。


    博物馆主要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展示的是圣旨的历史由来、沿革过程以及圣旨的形制、类别、书写格式和书法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二展厅集中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各种诏书、国书、诰封、敕封(通称为圣旨),还包括伪满洲国和日本、越南、韩国的诏令文书以及近代官场文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帝王的政治倾向、文化意识、思想道德及有关社会制度、法令、法规等诸多方面的客观状况。第三展厅展示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演变、影响等历史状况,并配以明清时期的科举试题、殿试卷、及用鼠孜笔写在丝织品上的“夹带小抄”等文物,使“科举”更为生动,更加形象。


    儋州“乡愁”博物馆 BB机、大哥大唤起幸福记忆


    在儋州市那大镇屋基村内有一家乡村博物馆,名为“中国农业公园乡愁博物馆”,里面展示着千余件从明代跨越到当代的展品,从清代陕西钱币壶、民国地契,到现代的大哥大、BB机,让游客穿越历史,回到从前。


    该博物馆里展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民间百姓生产生活的老物件。清代陕西钱币壶、北京瓷枕;民国时期的地契、河北首饰箱;上世纪50年代上海水龙头,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纪念章、粮票,上世纪70年代缝纫机、天津红旗牌二八自行车,上世纪80年代烟盒、电扇、连环画及凤凰、永久自行车车标等,正述说着每个时代的故事。此外,上世纪40年代手摇电话,上世纪60-70年代收音机,上世纪80-90年代大哥大、黑白电视机、录音机,上世纪90年代BB机、游戏机,向人们展现通讯及娱乐变化的同时,带着游客、民众穿越回曾经,寻找当时的幸福记忆。


    “有些东西都是伴随着我们长大的,看到以后感觉很亲切。”来自北京的游客深有感触。


    据了解,该博物馆由海南省生态旅游策划研究院筹划,2016年正式开馆。据海南省生态旅游策划研究院院长张悟纲介绍,目前共有千余件从明代跨越到当代的展品,未来还将进一步收集具有时代特征的老物件丰富展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