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美龄宫走红网络 网友被“蒋介石的浪漫”感动

时间:2015-11-09 10:43来源:大西北网-北京青年报 作者:周丹,屈畅 点击: 载入中...

    近日,一组航拍的“美龄宫”照片刷爆了南京市民的朋友圈。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成排的法桐围成项圈,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美龄宫犹如一颗镶嵌在项链末端的宝石。有民间传言,美龄宫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生日礼物”,网友称这条“世界上最牛的项链”是蒋公当年对爱妻的浪漫表白。


    记者从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了解到,相关的历史档案里,并没有提到该处建筑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生日礼物。此外,陵园大道上形成“项链”的树木也并非种植于同一时期。

 

网友被“蒋介石的浪漫”感动


    近日,南京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组航拍的“美龄宫”照片刷屏了。陵园大道上绵延数公里的法桐形成“项圈”,美龄宫犹如一颗水滴状吊坠里裹着的“宝石”,静静依偎在紫金山脚下。


    看过图片后,有市民借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串项链的名字,称美龄宫为“紫金山之心”.不少网友被“蒋介石的浪漫”感动,有网友感慨:“这是多么浪漫的人,在南京制造的一场旷世爱恋的纪念!”


    有民间传言,美龄宫是蒋公介石送给宋美龄的别墅,特地把它设计成“项链”形状。在北青报记者查阅的相关资料中,一些信息似乎也在印证着这种猜测。


    据媒体报道,美龄宫“观凤台”周围有34根汉白玉栏杆,上面雕刻着凤凰,环着小楼的灯柱也是34根,“34”与宋美龄的生日(公历)3月4日暗合。而蒋介石1930年提出建造这座别墅时,出生于1894年的宋美龄也正好是34周岁。

 

未提出是送给宋美龄的礼物


    据公开资料,美龄宫建于1931年,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原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因蒋介石、宋美龄常在此居住,才被人们习惯称为美龄宫。


    据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闻慧斌处长介绍,美龄宫是1931年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时,修建的国民政府主席官邸。


    “这个官邸是官方的,没有特意提出来是送给宋美龄的礼物,并且这也不是蒋介石自己掏的钱,是从国库里掏的钱。”闻慧斌说。


    专门研究南京本地建筑的卢海鸣肯定了这个说法,他告诉记者,根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的记载,1930年秋天,蒋介石向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提出:“拟借陵园小红山建筑别墅。”1930年10月24日,陵园管理委员会在第24次会议上,对蒋介石的提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决议“照办”.


    在卢海鸣看来,所谓美龄宫建造时设计好一条“项链”,很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他介绍,美龄宫并非此地最早的建筑,在建造美龄宫以前,这里本是中山陵的一处警卫部。他曾经亲自看过美龄宫的建筑设计图,里面没有关于模拟项链的记载。


    据记载,美龄宫最早的建筑预算是26万银元,但最后实际花费了32万银元。这笔钱先是由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垫付,后来南京市财政局也出资垫付了一部分。美龄宫给两个部门留下的财政大坑最后是蒋介石动用国家财政总预备费报销来填补上的。


    对于这个别墅是蒋介石给宋美龄的礼物,闻慧斌说:“民间确实有这个说法,说蒋介石为了给宋美龄送34岁生日礼物,所以建了这个美龄宫,不过,从史料记载上看,找不到证据支持。”


    实际上,确定建造别墅后,美龄宫的实际建造工作是由当时的南京市政府接手了,由市府工务局局长赵志游亲自设计,市工务局技正(专门负责技术业务的官员)负责主办。


    卢海鸣表示,美龄宫也不是这个建筑真正的名字,最早的名称叫小红山别墅,或者“小红山国民政府主席官邸”.主要的功能是为蒋介石到中山陵时休息、礼拜使用,并不是送给宋美龄的别墅。美龄宫的名字是上世纪40年代才从民间传出来的。


    由于年久失修,美龄宫于2012年12月开始维修,2013年9月竣工,时任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的刘东华处长负责了此次工程。


    刘东华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龄宫的历史档案都是从“官方记录”里能查询到的,但不管是蒋介石“授意”,还是宋美龄“要求”都没有任何记载。

 

项链形状的树木并非同一时期种下


    航拍照片里,成排的法桐层层叠叠,形状犹如一条项链,很是壮观,网友称这是“世界上最牛的项链”.记者了解到,这些法桐并不是同一时期种下的。


    闻慧斌介绍,陵园大道上形成“项圈”的法桐是1925年至1929期间修建中山陵园时种下的,后来,蒋介石看中了小红山这个小山坡才开始新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而围绕美龄宫一圈形成“吊坠”的法桐一直到1934年才种下。


    在一张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美龄宫照片中可以看到,美龄宫周边的树木稀疏,完全看不出今天项链一样郁郁葱葱的样子。


    闻慧斌说,网友们看到的项链其实是美龄宫的车道,车道两侧栽种着梧桐树,到了秋天就成了这个样子。确实有传言说这条车道是由宋美龄设计的,但目前来看,没有任何历史证据。


    “当时小红山还没有路通到陵园大道,1934年主席官邸快完工时才开始修路,于是有了旁边的两条路。”闻慧斌说,“形成心形形状应该说是一种巧合吧,至于有没有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就不得而知了。”


    卢海鸣也赞同这一说法,他举例说,今天很多人说中山陵的造型如同一尊警钟,但当时的设计者吕彦直接受《申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这种“警钟”的造型并非有意为之,只是“偶然”而已。“实际上很多建筑最初设计的时候考虑的只是‘美’的因素,但是后来阴差阳错有了更多的解读,这很正常,但历史上是否存在‘最美项链’的设计,还需要依靠历史证据来说话。”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