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县城以东约25里,有一条远近闻名的“抗联路”.这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两侧,分布着大量中共抗日遗址、牺牲烈士纪念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不断有各界人士到汪清“重走抗联路”凭吊烈士。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中国的抗日烈士纪念碑中间,竟有一座是为一位日本人立下的。
石碑上,用汉语和朝鲜族语分别写着“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伊田助男牺牲地遗址”.
立下这座纪念碑的人是汪清县退休干部金春燮。他告诉记者,汪清地区山高林密,适合当时武器装备落后的中共抗日将士隐蔽并与敌人周旋。这里曾是抗战时期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留有众多重要的战斗旧址。
据汪清县官方整理的史料记载,1933年3月中旬,中共东满特委正准备在汪清县马村召开军政扩大会议时,接到了日伪讨伐部队3000余人来犯的情报,中共东满特委立即作出战斗部署。
很快,双方展开激战。打退敌人几次进攻后,中共将士们到阵地搜缴敌人武器弹药做补给,在一片松林里他们意外发现一辆装满子弹的日本军车,发动机显然遭到人为破坏。不远处的河边,是一具日本士兵的尸体,尸体一侧是一张用石头压着的小纸条。
纸条上用日文写道:我看到你们撒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我很想和你们会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着走投无路,我决定自杀了。我把我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送给贵军……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射击。我虽身死,但革命精神长存。
纸条显示书写者为:关东军间岛日本辎重队共产党员伊田助男,时间为1933年3月30日。
金春燮介绍,当时战士们被伊田助男的壮举感动。战斗结束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马村为伊田助男举行了追悼会,并把他的遗体与中共战士们的遗体掩埋在一起,同时还将当时的“马村小学”改名为“伊田小学”.
“每座碑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金春燮说。这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历时11年,现已筹资上千万元人民币,在汪清地区的抗日烈士牺牲地建碑77座,这些石碑也成为深山密林里英烈事迹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