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写作中“文学的姿态”:明知有难度依然直面

时间:2015-08-25 08:01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点击: 载入中...

梁晓声

 

    “如果我对现实的摹写不能达到‘入木三分',那么我会追求’入木一分‘.”近日,著名作家梁晓声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谈及文学创作以及近期关注的事件。他认为,当前最难写的、操作起来最有难度的,依然还是现实主义创作,“我怀着一种’心疼‘的态度,把关注的现实问题以作品的方式呈现,也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

 

写作中“文学的姿态”:明知有难度依然直面


    由于正在专心创作,梁晓声推掉了大部分的活动。此次接受采访,用他的话说,是“出版社给的任务”.而这个任务的由来,就是梁晓声新近推出的作品集《复仇的蚊子》。集子中收录了多篇作品,题材则涉及民生、社会等多个领域。


    梁晓声特别对记者提到,他在书中较多地使用了偏向“荒诞主义”的表现手法。比如《复仇的蚊子》中,他让女主人公郑娟在丈夫、女儿双双遭遇不幸、现实中又无力反抗的情况下,化为一只富有攻击力的蚊子,向仇人报复。


    “郑娟的心理,就是那种典型的善而弱者的心理。即使如此,我还是在我的写作中坚持一种底线。无论矛盾如何尖锐,也不会放弃人对于人性底线的固守。比如郑娟,当她可以进行彻底的报复时,还是对一个孩子动了恻隐之心。”梁晓声介绍道。


    对于写文章,梁晓声还比较喜欢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但短篇小说可以不讲述故事,而是提炼’现象‘,所以我会使用荒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也不意味着我是受到了什么’荒诞主义‘的影响,无非是尝试新的写作技巧而已”.


    梁晓声认为,最难写的、操作起来最有难度的,依然还是现实主义,“目前,院线固然火爆,但要么作品所写题材的时间完全前移,要么现实题材只剩下玩闹和娱乐。当我说这些的时候,似乎是强调编创演团队的乏力,但实际上还是因为禁区比较多”.


    所以,梁晓声表示,如果他对现实的摹写不能达到“入木三分”,便会努力追求“入木一分”,“这是一个姿态:不是作家个人的姿态,而是文学的姿态,即明知有难度,还是以最常规的做法去直面”.

 

新作品关注现实问题:怀有“心疼”的态度


    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梁晓声的新书还写到了农民、“空心化”的乡村等内容。梁晓声透露,这些事例都有一定的事实原型,“在那些最穷困、交通不便的山村,所谓的’空心化‘就是只剩下老人、孩子和狗,还有的如新闻上所说,儿童流落到乡镇、出现险情等等”.


    “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一个人出生后,并不能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不经过文化知识的教化便成长为合乎要求的人。”梁晓声分析,如果孩子成长的大环境是“非文化”的,甚至连“淳朴民风”的影响都缺失的话,那他们的成长过程“跟丛林里的植物没多大区别”.


    梁晓声说,政府在这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而他之所以要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是怀着一种“心疼”的态度,以作品的方式呈现,希望获得更多关注,“我描述的那类人,当你的笔写到了他们,又被他们看到的时候,也许会引起一些思考。这可能就是文学的作用吧。”


    梁晓声的这部作品集中,也有关于反腐败的文章。他对记者提到了时下“文艺界反腐”的话题,“我在政协的时候听说过这个话题。但我想,更多的可能是针对绘画、书法、歌唱等领域。有些还是我在20年前就在关注的问题。”


    “文艺界的反腐很有必要,而文艺界绝大多数人都具有起码的自觉性,相信提出相关要求后,大家的自律性还会更快地提高。”梁晓声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作家梁晓声谈阅读:读书的人多起来是好事
  • 梁晓声:国企人是中国最可贵的人
  • 梁晓声:基础教育是关乎大脑全面成长之事
  • 梁晓声:基础教育是关乎大脑全面成长之事
  • 梁晓声:有多少青春可以被手机消磨
  • 梁晓声:让人拥有良好精神故乡是作家肩负的责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