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境内部分古长城上,稍微碰触城墙,就会有薄土落下,不少烽火台的砖瓦脱落,部分墙体出现倾斜,有些经风雨侵蚀已被掏空,留下数个大洞,可能一场暴雨就会坍塌。
人为破坏仍是长城生存的一大威胁,长城砖被盗、贩卖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近年来的野长城旅游热都加速了古长城的破坏。而长城保护面临缺人和缺财两重困境,长城沿线文物部门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对长城遗址进行巡查监督,但因长城是线性文化遗产,体量太大,绝大部分处在野外,不可能像其他文物那样收藏起来,对它的保护,单靠文物部门是不行的。而在怎样保护我们的长城方面,比如段落保护还是全程保护,原始保持还是"整旧如旧",开发保护还是"养在深闺",这些问题业内专家都存在不同的争议。
而今,时不我待的是,风雨侵蚀、残破不堪的长城已上榜最濒危遗址。 据悉,长城墙体保存状况总体堪忧,较好的比例只有不足10%,一般的只有约20%,消失的比例为30%.换句话说,万里长城正在变短、变得更残破!目前,"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已把中国长城增列为全世界100个最濒危的遗址之一。抢救保护这些有代表性的长城遗址,已是刻不容缓。
说起长城,让人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秦时楼堞,汉时关塞,日暮长河,冷月居庸,都会激发起我们对历史和过往岁月的追思的。我们慨叹长城的伟大,站远了远远望去,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攀上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一带的雄伟长城,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是的,长城凝结了我们太多的历史和记忆,负载着太多的沉重和叹息,映照着历史时空中太多金戈与铁马,记载着太多的荣耀、悲欢、变迁和评说,沉淀了太多的民族的和个人的一幕幕活剧,也流传着太多的故事和传说。对长城的评说,也许我们难以摆脱时代和历史的纠缠,但是,如若我们超越了某一历史时代的束缚,和历史感的限制,对长城的价值的评说会进入一个更高的秩序和境界。这就是,我们不仅把长城看做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更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生产力的剩余,人们的愿望,都是建设文明的素材,虽然已经具备,但这还不够,还要有更深的前提,应当有灵魂,即"为什么而建设"这一思想意识。古典建筑的灵魂,在于它凝结着那个时代的社会和人们的精神、理念、思想和信仰。明乎此,我们也便懂得了长城的知识、价值和遗存,在人类文明的有机体中的地位,更懂得了长城的一砖一瓦、一石一土、一树一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保护我们的长城,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其实,这也就在告诉我们该以怎样的历史职责和文化态度,来保护好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长城。这是我们的文化自觉,也是人类最高的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