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麒麟舞曾进维也纳金色大厅 父子传承麒麟制作

时间:2015-07-03 08:01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黄宙辉,吴大海,吴 点击: 载入中...

  6月29——30日,2015年广东省首届麒麟文化节在东莞市清溪镇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6支麒麟表演队伍现场"斗舞",8支麒麟制作队伍现场"斗技";而麒麟舞、麒麟制作更已成为清溪响亮的文化名片,当地人自豪地说:"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麒麟舞,有麒麟舞的地方就有清溪高华麒麟的身影。"

 

中小学训练麒麟舞


  2008年7月29日,东莞清溪镇麒麟队作为中国唯一的麒麟代表队前往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第二届"文化中国·2008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演出并获金奖,这是中国麒麟舞艺术首次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登上了大雅之堂。


  清溪人对此很自豪。当地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一直以来,清溪镇十分注重麒麟舞、麒麟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创新。2014年12月,清溪麒麟制作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此前,清溪已先后成功获得"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麒麟舞培训中心"等"金色文化名片".


  "为保护传承麒麟舞,我们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办法。"省非遗项目传承人、清溪麒麟队队长黄鹤林介绍,该镇制定了《清溪麒麟舞保护、创新、发展规划》,在清溪文化公园建设了麒麟广场。目前,清溪共有23支麒麟队,全镇各中小学都开设了麒麟舞训练基地,麒麟舞成为各中小学校体育课的必修科目。

 

麒麟文化改善社会风气


  黄鹤林是清溪铁松村人,出身麒麟世家。改革开放后,在清溪文化部门的支持下,黄鹤林组建了清溪麒麟队,出任总教练。他一路带队走进市省乃至全国的各大赛场,摘金夺银。


  黄鹤林说,清溪麒麟文化兴起后,群众的集体感、荣誉感明显加强,社会风气有了明显改善,乡亲们昔日"相夫教子"、"下了饭桌上麻将桌"的传统生活方式都变了。黄鹤林透露,麒麟队里有不少队员曾经是"铁杆麻友"、"酒场老将",现在也都撇下麻将和酒杯,舞起了麒麟。

 

父子传承麒麟制作


  提起客家麒麟,东莞人言必称经历200年光景、传承五代人的高华麒麟。今年64岁的黄素明从事麒麟制作已有52个年头,是高华麒麟的第四代传人。每天早上7时到12时、下午2时到6时、凌晨1时到3时30分,这三个时间段是黄素明雷打不动的工作时间。


  黄素明的两个儿子也子承父业,学到了父亲制作麒麟的真本事。2008年,黄素明、黄志成父子双双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麒麟制作)代表传承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黄素明说:"高华麒麟是客家麒麟的标杆,这杆旗怎么都不能倒。"整个清溪镇只有6个人懂做客家麒麟,基本上都是从他处学会的。几个徒弟基本都已五六十岁,最年轻的也有34岁了。


  "没有经济效益,年轻人都不肯学,这是很现实的。"黄素明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一个直径12寸左右的麒麟头,从破竹、扎架、安装、贴纸,到上色、涂油,一位熟手师傅每天工作8-10小时,需要10天左右,售价大约在2200元-2400元。像黄素明这样一等一的老师傅,每年也只能做20余个,年收入不过几万块。黄素明说:"如果有人愿意学,我非常乐意教。"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