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头古村被称“进士村” 几十间公祠书院首尾相接

时间:2015-02-26 08:01来源:大西北网-南方日报 作者:谢苗枫,肖文舸 点击: 载入中...

    23、24日两天,春节长假接近尾声,人们陆续收拾心情,准备羊年耕耘。记者留意到,不少人在这两天选择了轻松的“静修”,以平缓春节假期的繁喧。


    “这里古巷修长,古建筑参差错落,走进来好像一下子就到了‘世外桃源'.”24日,刘乐一家三口从广州驱车前往花都炭步镇塱头村,在黄氏祖祠前,他特别感慨,“春节吃玩闹腾过后得静养一下,这里保护得好,闲庭信步就可以汲取古书香,人一下子就安静了。”


    塱头村作为广州市保存规模最大、极具岭南特色的古村落,去年刚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由于“耕读传家”宗族文化基础深厚,在春节期间吸引了珠三角许多家庭前来“亲子游”,特别是家有“读书郎”的更是乐于来到这里“沾点福气”,期待“高中”.


 

 

“灯会”吸引四方游客

 


    塱头村位于花都炭步镇,始建于南宋,定型于清末,有着近650年历史。


    站在村东口的木棉树有着数百年历史,历经风雨后依然郁郁葱葱。村内春联醒目,红灯笼高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忙着为元宵灯会做准备,一派新年喜庆。


    “我们村单是明清年代的青砖建筑就有200座。”黄日华是塱头村村委副书记,作为土生土长的塱头人,塱头古村的一切让他倍感亲切和骄傲。


    据了解,塱头古村分塱东、塱中和塱西三社,其中塱东社和塱中社相连,与塱西社以一条名叫“深潭”的小河涌相隔。村建筑坐北朝南,布局规整,而且规模宏大,建筑占地6万多平方米,至今仍保存380多座古建筑(含明清年代近200座保存得比较完整的青砖建筑),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


    走进古村落,几十间公祠书院首尾相接,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排锅耳墙。“这在古代是有功名的人家才可以修建的。”刘乐八年前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就在广州当起了公务员,23日从老家返穗,24日就带着老婆儿子到塱头村“一日游”,他一边走一边给儿子“讲解”,“这是宗祠、这是书室,它们多数在200多年前就建好,现在还能看到这些青砖瓦,不简单!”


    不少前来的游客都听说过塱头村的名声,皆因这里是珠三角地区着名的“进士村”、“乡贤故里”,文化底蕴浓厚。


    据悉,塱头村历代“耕读传家”宗族文化基础深厚,全村及第秀才15名、举人10名、进士15名。“这种书香之家众多、科举人才济济的古村,在花都只此一村,在广东也很罕见。”黄日华自豪地说。


    这里不仅可以“览古”,还能“博今”.由于炭步镇不少农村还保留着“灯会”的年俗,因此,一连几天,塱头村也在为灯会做准备,不仅村里在扎灯棚,有的村民还在屋前屋后扎灯笼、准备贡品等。“很新奇,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元宵灯会”,王女士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坦承这样的老广习俗在塱头村是“头一回”碰到。


    据悉,这里的元宵灯会活动由游灯和投灯组成。游灯时醒狮紧随,锣鼓助威。村民手持各式各样灯笼,游走于屋宅巷道、村路田间。同时,各家各户的妇女在自家巷口摆设香案(俗称“摆巷头”),醒狮队经过香案前即燃放炮竹迎接。游灯结束后,人们燃放烟花鞭炮,开始“投灯”,祈求光宗耀祖、五谷丰登。


 

 

年轻人接力文化之棒

 


    “客家人有大围屋,但广府农村有墙体大围村,甚为罕见。”黄日华自豪地说,2008年在首批认定的“广东省古村落”中,只有塱头村和江门市的良溪古村是这种格局。“在广府农村中,用城墙围村的在广州也只有塱头村一家。”


    据介绍,由于“进士多”,村里做官的人就多,塱头村曾经富甲一方,因而也成为外村蟊贼和匪徒时常骚扰的“目标”.为了抵御匪盗入村抢劫,村里的达官贵人请人修建了塱头村的铁线网、围墙和门楼。这一做法形成了塱头村现在特有的建筑风貌。


    随着去年入选“中国历史名村”,塱头村许多村民再一次把老祖宗的文化保护寄望在这一块国宝级的金漆招牌上。


    行走在干净古老的石板路上,高大粗壮的榕树为行人遮阴,左边池塘水清鱼肥,右边祠堂错落有致,黄日华举例说,为了增加村里的知名度,去年曾和旅游公司合作举办摄影比赛,吸引一些摄影“发烧友”和自由行的游客,“名气响了,旅游就能做得起来”.


    负责编制塱头村保护规划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叶红认为,塱头村的文化价值毫不逊于周庄,但要成为又一个“周庄”还要走很长的路。要“活化”首先要把村里的下水道、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好;与此同时,老房子还要根据规划保护好,在保护好老房子的基础上才引入家庭旅馆等文化产业。


    据了解,塱头村未来旅游规划将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入口园林游览区、休闲商业服务区、古村文化体验区、田园风光体验区和村民居住发展区。


    事实上,“先要规划好”的思维不仅已经在省、市、区、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中形成,也在村民中逐渐达成共识。


    “我们很愿意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和老房子。”对塱头古村历史了如指掌的村民黄显标今年已经70多岁。20年前,他从部队退休后,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自幼热爱家乡文化的他意识到塱头古村的价值,决定要为塱头村的历史作出贡献。


    为了让村里的文化能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下去,黄显标常在村里的大榕树下“讲古”,塱头村的历史娓娓道来,经常有小孩为了“听古”而忘了回家的时间。他还免费培训了十几位当地的年轻人做讲解员,希望将来能让“自由行”游客对村子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村不仅出过进士、举人,清代花都首富也出在我们村……”羊年正月初六的早上,几位年轻人在村头的大榕树下“接龙讲古”.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江永古村落价值被肯定 明清时为“进士村”(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