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00余幅具茨山岩画仍未解 政协委员吁申遗

时间:2015-02-02 11:02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新闻网 作者:董飞 点击: 载入中...

    散落在河南具茨山间400至600平方公里的岩画,创作年代久远,至今未解,近年来引起海内外学者关注、考察。在30日的河南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学者对此呼吁加以研究保护,并申遗。


    具茨山位于河南省嵩山东南麓,地跨新郑、新密、禹州等市。具茨山岩画发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目前,学者在具茨山上共调查到岩画2000多幅,有岩画个体近万个。


    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五一介绍,此岩画类型丰富多样,画体有梅花状环凹穴、方形凹穴、网格、字符形、具象人形等多种类型,岩画大多具有意象特征。


    具茨山地处中原,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创业基地,这里除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岩画外,还伴有巨石、祭坛和石构建筑遗址。刘五一认为,深入探讨具茨山岩画和黄帝文化的内涵与联系,对于探索中国早期文明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具茨山岩画年代久远。在2008年底的岩画调查中,发现了两处红褐色古土壤覆盖下的岩画。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周昆叔介绍,这处覆盖在约36厘米深的土层下的岩画,年代在距今约4000年以上。


    2014年6月28日至8月底,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开始了与世界岩画协会联合会执行会长RobertBednarik教授,印度岩画协会主席GirirajKumar教授及内学者一起利用“微腐蚀断代”方法对岩画进行了不同地区的实地数据测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潘伟斌透露,所测试样板初步结果显示为跨度久远。有可能为中华文明之源探源工程提供很好的文物实证。


    在此间的河南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身兼河南省政协委员的刘五一与潘伟斌合作提案建议,在河南省层面与世界岩画专家合作进行岩画断代研究,结合中华文明之源探源工程一起实施。


    “尽快成立河南省岩画研究院;规范岩画资源的开发利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岩画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为申遗提供充分保障。”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河南郑国三号车马坑重现2000多年前“香车宝马”
  • 河南郑国车马坑出土2400年前“最豪华房车”
  • 不能遗忘保护和捐赠国宝的人
  • 老人收藏几十万藏品堆满40多个房间
  • 河南安阳殷墟保护区发现18座墓葬
  • 河南郸城一村庄挖出180斤“崇宁重宝”古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