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原始森林中的泸州市古蔺县桂花乡,藏着外人少有耳闻的历史故事。日前,古蔺县政府在对该乡的文物进行普查时,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石窟寺,该文物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二年,距今已有481年的历史。
石窟寺虽为民间人士建造、维修,但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几处碑文中,能找到川南两次大规模移民历史的证据。
深山藏文物 文物普查发现始建于明代的石窟寺
“这个石窟寺是在前两天才被发现的,从现存的碑文上看,应该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甚至更早。”古蔺县桂花乡政府工作人员徐挺介绍,石窟寺建在一丹霞石笋岩壁上,位于该乡原始森林的边缘。被发现时,整个寺庙还保存完好,共有三个石窟,石窟内分别陈列着不同的神像,至今还有人前去祭拜。
“最大的一个石窟内的四尊神像,分别供奉着道家的川主、土主、晋王和土地。另外两个石窟,分别供奉着两位黄氏族人的真容塑像和观音造像。”徐挺介绍,摩崖造像形态安详,衣饰线条流畅。“神像衣饰上的天然矿物质颜料,历经481年还色泽鲜艳,十分难得。”
“由于保存得比较完好,碑文和铭文都还能看到。”徐挺告诉记者,石窟寺两旁均有铭文,旁边还有一块倒在地上的碑文,虽然局部被风化,但依然能够看到上面篆刻的文字。文字的落款处,也能够找到“嘉靖十二年正月二十八”、“乾隆四十六年”等字样。
古墓穴群还有古代“夷人”遗迹
“古代的战乱较多,且存在匪患,古蔺本地的居民防御外敌入侵,主要靠修建石头围墙和寨门。”徐挺介绍,在距离石窟寺约200米的地方,文物普查人员还发现了一处墓穴群,包含一处疑似生基墓。墓穴群旁边,一扇用石材建造的寨门,证明这里曾是“夷人”聚居的地方。
“墓穴中,能找到一些残缺的人体尸骨,从手骨和腿骨的长度来分析,被葬在墓中的人身高应该在1.8米以上。”徐挺告诉记者,除了墓穴群和寨门外,现场至今还能找到古代“夷人”在这里生活留下的遗迹。其中,有多处墓穴的石门上均发现了“夷人”手工雕塑出来的图案,具有较高的民族、民俗研究价值。
徐挺解释说,所谓“夷人”,是古代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古蔺地区,“夷人”多为当地的土着居民,为防御外敌入侵,一般以群居为主。“走进寨门可俯瞰全山,寨门两边还残留着石头垒起来的防护墙体,寨门下方则极为陡峭,颇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碑文讲故事 受招、讨诏反映两次川南移民历史
“在落款为嘉靖十二年正月十八的铭文中,我们发现了‘受招’字样,从原文中可以看出,当时有不少人是从播州仁怀里来到永宁宣抚司的。”古蔺县文物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李小娟介绍,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发生在明代末期张献忠剿四川以后。如果该铭文的记载属实,这一次大移民应该发生在“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以前。
李小娟说,他们发现的这处石窟寺碑文中,同样也找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川南第二次大移民的历史证据:黄氏的碑文中便有“讨诏”字样。从碑文上看,黄氏家族于清代乾隆年间“讨诏”入川。随后的乾隆四十六年,黄氏家族在石窟寺处修建了家庙,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记载了黄姓人于咸丰六年修建庙宇,为黄姓入川一世主黄二公黄二婆塑真容的原因。
千里寻女再现黄氏夫妇入川故事
在主题为《半月山回龙庙》的铭文中,以“潘(播)州仁怀里韦本城妻韩氏”的口吻,讲述了韦氏家族为何会来泸州,还介绍了修建名为“回龙庙”的石窟寺的缘由,中间还穿插了一个父母千里寻女的动人故事。
“嘉靖三年七月十三日,韦氏家族到泸州后,为了谋生,‘买到夷人地,方老木荒林',一直在做开荒种地的营生。”徐挺介绍,从铭文可以看出,这一家人到泸州后过得比较艰辛,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当地的土着居民比外来居民生活条件好得多。
铭文中明确指出,初来泸州,由“家长”韦本城带领的韦氏家族,一方面是受朝廷的“受招”,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走丢的女儿。因为没有找到女儿,韦氏夫妇“发心修里”,并专门请来石匠,修建了“回龙庙”,只为保佑女儿“百年长”.落款时,铭记者还列出了韦本城的两位妻子:韩氏、赵氏。
待解的谜团 明朝中期湖广填四川有多少来了川南?
“清代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主要来自今天的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但是,明朝的湖广填四川,只有明末的移民能在古蔺找到少量文献,且并未说清楚移民的来源地。”李小娟告诉记者,石窟寺上记载的这一段移民历史,发生在明代嘉靖年间,他们目前尚未找到相关的文史资料来佐证。不过,这些记录为川南移民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李小娟说,民间有一种说法,称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大规模的移民进入川南地区。关于这一点,相关史料上只有明末以后的介绍,但找不到确切的数据。“有三种途径入川:经讨诏被朝廷的军队羁押到四川开荒、为远避战乱逃亡到四川境内、随官府和部队到四川来成家立业。”李小娟介绍,要弄清湖广填四川有多少人来了川南,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才能揭开谜团。
古蔺“夷人”是不是来自古代的湖广地区?
“古蔺县境内的少数民族众多,以苗族为主。桂花乡的苗族人口,占到了全乡总人口的9%左右。”徐挺介绍,桂花乡的少数民族中,95%以上都是苗族。当地的苗族同胞流传有他们的祖先来自湖广一说,但明代石窟寺被发现后,不少证据都能证明这种传言是不可信的。
对这个推断,李小娟表示有一定道理。“石窟寺旁的墓穴群,是典型的古代夷人墓,与’蛮子洞‘十分相似,这表明夷人是当地的土着居民,他们很可能就是古蔺苗族的祖先。”李小娟说,研究者可以借助黄氏家谱和韦氏家谱,佐证这个推断。
古蔺县文物局认为,这个石窟寺充分反映出了明、清两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穿戴、信仰、审美等需求,具有较高的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及宗教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