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作家硕士班”引发了争议。意图经由大学课程,来实现作家的批量生产,总给人以不现实之感。
为了迎合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现代大学悄然向技能教育、定向教育转向,北师大将教育目标精确定位为“培养作家”,是此一趋势的极端体现。
当高校的存在感和社会认同发生动摇,校方便愈发要将其教育目标具体化、明晰化。但高校教学自有“适用边界”,在传承有限的、高度体系化的知识的同时,对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坦诚的态度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说,“培养作家”的教育宣言多少有些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