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午12时左右, 中国第一艘专业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 驶离唐山,东坑坨沉船水下考古告一段落。自10月初考古队工作的一段时间以来,经过对沉船瓷器和船体构建的研究,基本确定”东坑坨Ⅰ号“沉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铜皮木船,其性质是一艘货船。
发现少量民国时期瓷器
此次”中国考古01号“的任务之一是对东坑坨沉船进行重点调查。东坑坨沉船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乐亭县、曹妃甸港区毗连处,目前行政隶属于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沉船位于东坑坨西南侧,距离海岸线约30多千米,当地俗称”西坑“.
2012年5月,滦南县渔民反映滦南县东坑坨发现一条沉船,随后文物部门对这个线索进行了走访调查,初步了解沉船的位置和基本情况,并在线索提供人家中见到两件据称是沉船附近出水的瓷器。2012年10月底,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沉船线索进行补充调查,并印证了前述线索的真实性。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于2013年7月至9月对东坑坨沉船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在东坑坨西南侧、距离海岸线约30多公里的海域发现了水下沉船2处,分别编号为”东坑坨Ⅰ号“和”东坑坨Ⅱ号“,并初步确认”东坑坨Ⅰ号“沉船为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铜皮夹板船。”中国考古01号“于9月4日在青岛中苑码头首航,首航第一站的任务是赴辽宁省丹东港海域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工作,在丹东执行完考古任务之后,10月初航行到唐山执行”东坑坨Ⅰ号“沉船的考古工作。考古工作者通过潜水探摸等手段试图了解船体结构,剖析该船装载并研判沉船性质和价值。”此次水下考古除了测绘记录船体相关数据外,还有几个船体构件以及盆、碗等少量瓷器出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说,基本确定”东坑坨Ⅰ号“沉船是货船,民国时期沉没。”发现的瓷器数量很少,经研究判断为民国时期的瓷器,瓷器有些碎裂,还发现其中有日本瓷,但是否意味着该船到过日本还有待于研究。“
继续对Ⅰ号沉船进行相关研究
毛保中表示,”中国考古01号“将回青岛修整,它是否会再来河北进行水下考古,将还要看国家文物局的安排。
河北省是全国12个沿海省市之一,全省海岸线长487.3公里,岛岸线长199.1公里。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濒临渤海,环渤海区域有很多古代重要港口,是北方贸易的重要区域,水下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而我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刚刚起步,东坑坨沉船水下考古是水下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开端。
毛保中说,今后将点面结合做好河北水下考古工作,通过陆上调查等方式摸清河北水下文化遗产的家底,围绕重点项目展开工作。”我们将通过室内工作继续对‘东坑坨Ⅰ号沉船’进行相关研究。“
此次考古之旅,考古船上约有20多名工作人员,而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则是来自于浙江、广东、北京、福建、天津等全国十个省市,其中河北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约是六七个人。”此次水下考古,河北考古人员参与其中,积累了经验,收获很大。“毛保中说,此次水下考古社会影响很大,对于河北水下遗产的考古和保护都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