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恒久的思想艺术魅力

时间:2014-09-18 08:30来源:大西北网-中国艺术报 作者:成志伟 点击: 载入中...

    半个多世纪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前期,十多年时间里,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中华大地上横空出世、迅捷传播,创造了一个文学创作群星灿烂、佳作迭出的黄金时代。 《铁道游击队》 《红岩》 《红旗谱》 《红日》 《青春之歌》 《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 《苦菜花》 《三家巷》 《敌后武工队》 《烈火金钢》 《平原枪声》 《创业史》 《保卫延安》 《上海的早晨》 《小城春秋》 《三里湾》 《山乡巨变》 《艳阳天》 《大波》 《六十年的变迁》 ……等等精彩作品,不仅震动了中国文坛,而且在各阶层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人们争相传阅这些小说,一时间,街谈巷议中,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许云峰、江姐、杨子荣、林道静、朱老忠、梁生宝、金环银环、周炳、芳林嫂等等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和他们的性格命运。这些小说发行量巨大,不少翻译成外文走出国门,流传到世界各国。很快地,这些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在银幕与舞台上再次大放异彩。之后,许多作品又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登上荧屏,进一步扩大深化了这些小说的社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从这些优秀文艺作品中获得了正能量的思想教益、艺术审美上的精神享受和道德情操上的自觉提升,也满足了健康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其中, 《青春之歌》这部长篇小说是描写学校和知识分子题材的,在北京出版发行后,迅速被广大读者争先恐后地阅读;尤其在各地大中学校的校园里,酷爱读书的青年学生,更是以先睹这部小说为快。女作家杨沫的名字也不胫而走,小说与作者,都成为学生教师议论的热门话题。


    2014年,是《青春之歌》的作者、原北京市文联主席杨沫的百年诞辰,中国作协、北京市文联均举办座谈会,隆重纪念这位杰出的中国当代文学大家。我在北京市文联的纪念座谈会上发了言。因此,在本文中我重点讲的是《青春之歌》所具有的恒久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青春之歌》大获成功,并不意外。这部小说,是作家杨沫酝酿了很长时间,经过反复修改和不少曲折,厚积薄发,才得以问世,确实是一部精心之作、成熟之作。这部小说以知识分子为主要人物,真实精妙地描写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对华侵略,拯救祖国和人民于水火之中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迷惘困惑走向坚定革命的心路历程。小说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引人,洋溢着炽热的革命激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人性美与人情美,受到莘莘学子的真诚欢迎和热烈追捧,是十分正常的。


    小说当年就发行了120多万册,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那个年代,一本好书的传阅率是很高的,一年里读过《青春之歌》的至少有几千万人。这股《青春之歌》热延续了许多年。迄今, 《青春之歌》已印行500多万册,翻译成20多国文字,发行到世界各国。同时,还以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发行。在这里,我不直接细述小说取得的思想、艺术成就,而从另一个角度,即《青春之歌》从小说衍生到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的变迁中,来说明《青春之歌》问世五十多年来所产生的长久社会影响。


    杨沫原著小说《青春之歌》


    由于小说的创作成功和巨大的社会反响,《青春之歌》在小说出版一年后(即1959年) ,就被改编拍摄成同名彩色故事影片。影片由杨沫亲自改编,崔嵬、陈怀皑导演,谢芳、秦怡、于是之、康泰、于洋、秦文等主演,聂晶摄影,秦威美术设计。北京电影制片厂组成的这个强大创作班底,保证了这部长达近三小时的影片获得巨大成功。在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故事影片中, 《青春之歌》赢得了广大观众高度赞扬,观众观影后都在谈论这部电影里的林道静、林红、卢嘉川、江华、余永泽、王晓燕。影片的成功,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小说的普及与推广。而初上银幕饰演林道静的青年演员谢芳,也一炮而红,成为当时众人夸赞的电影新星。


    1999年,以小说《青春之歌》改编的同名22集电视剧问世,导演王进,陈炜、陈宝国、贾妮、李强等主演。此剧播出后有一定反响。2007年,另一部25集《青春之歌》电视连续剧出炉,张晓光导演,童蕾、谢君豪、吕凉等主演。播出后也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改编中的种种缺陷,不可能像1959年的《青春之歌》电影那样轰动。


    上世纪《青春之歌》小说出版后,中国戏剧界的艺术家也对它产生浓厚兴趣,话剧、京剧及多种地方戏曲,都将《青春之歌》改编成戏剧,在舞台上演出,受到观众欢迎。1959年,东风文艺出版社就出版过周军编剧的话剧图书《青春之歌》 .北京人艺、北京京剧院都排演过《青春之歌》 .舞台演出《青春之歌》的热潮,至今方兴未艾。2001年,现代京剧《青春之歌》曾上演,由青年演员储兰兰扮演林道静。2002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改编演出话剧《青春之歌》颇受欢迎,由吕凉监制。此剧到2004年又复排演出,不仅在剧院里上演,还到高等学校巡演,受到大学生喜爱。2009年,中国歌剧舞剧院与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联合编排现代歌剧《青春之歌》 , 2010年1月在国家大剧院公演,金曼、戴玉强、迟立明主演。2013年,中国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陈小朵,凭借现代歌剧《青春之歌》里饰演的林道静,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013年,天津大剧院也演出了原创歌剧《青春之歌》 .尤为令人高兴的是,几十年来,各地高等学校的学生艺术社团,把《青春之歌》改编成话剧或小品演出的实例源源不绝,虽然布景、服饰简单,但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肯定。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青春之歌》出版后,也曾受到不少批评和非议,这也是正常的。世界上没有任何文艺作品是十全十美、不可批评的。 《青春之歌》也不例外,它的确也有不足和缺陷。然而,客观公正地评价《青春之歌》 ,它确实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优秀长篇小说,优点与成就是第一位的。经历了时光的汰洗,仍然不能掩蔽其高尚美丽的面容。我所以不厌其烦地引述了上面一系列资料,就是为了说明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强大的思想、艺术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影响。


    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多媒体迅速发展、多元思潮争斗撞击的今天,我们依然能记起《青春之歌》 ,依然没有忘记林道静、林红、卢嘉川、江华、余永泽、戴瑜等艺术形象,证明真正为人民大众而创作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是青春常驻、不会磨灭的。原因很简单: 《青春之歌》是从人民生活中汲取素材、真诚讴歌人民大众火热斗争生活的倾心至情之作,是实践毛泽东科学的文艺思想的精心之作、成功之作。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不管风云如何变幻莫测, 《青春之歌》仍将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成为滋补后代人思想的甜美的精神营养,激励后来人唱响爱国为民、振兴中华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值此杨沫诞生一百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她的百年诞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网络文学创作的“借鉴”必须有边界
  • 严歌苓谈当导师:只带一名学生 已讲完全部课程
  • 文学创作专业或是新的“闭门造车”
  • 作家成长,不能光靠课堂
  • 评论:“伟大作家”能否“呼唤”?
  • 当下文学创作“概念化” 对中国文学危害大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