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冯婉贞”

时间:2014-08-07 08:30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冯婉贞

 

    提起“冯婉贞”这个名字,人们或许并不陌生,因为中学课本里曾经有过一篇课文叫《冯婉贞》,电影《火烧圆明园》中也有冯婉贞的形象,均描述了清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时,侠女冯婉贞率领父老乡亲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故事……


 

 

小说中的“冯婉贞”

 


    “冯婉贞”这一名字,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初上海着名的报纸《申报》上。1915年3月19日《申报》的《自由谈》栏目,刊发了陆士谔的短篇武侠小说《冯婉贞》。时值报人徐珂正在筹备编辑《清稗类钞》一书,于是将这篇小说收入其中。当时“武侠小说”这一概念在中国还没有流传开,徐珂就把它选入“战事类”中,并对原文做了少许修改,还将标题改为《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文章叙述道:“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该文歌颂了以冯婉贞为首的谢庄村民,在反侵略斗争中机智果敢、不畏强暴、英勇善战的爱国精神。因故事情节生动,且有古典武林小说的味道,所以一直以来广为流传,并被收入中学课本里,电影、电视剧及戏剧均有描述,并附会出许多生动的故事情节。


 

 

传说中的“冯婉贞”

 


    十几年前,笔者曾在圆明园附近的肖家河、树村一带采访,听到多种版本的冯婉贞故事。一位在肖家河村居住了60多年的姓刘的老先生介绍说,冯婉贞确有其人,就住在圆明园西北面的肖家河村。冯婉贞的父亲是个庄稼人,因在家中排行第三,叫冯三保,是几十年前跟爷爷从山东逃难来到北京的。冯三保八岁拜师学武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冯三保有个女儿,年方十九岁,叫冯婉贞,也是八岁开始和他学武艺。最拿手的功夫是鸳鸯剑,舞动起来使人眼花缭乱,七八个棒小伙子也难以靠近。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洋鬼子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冯三保一见,就坐不住了,这洋鬼子太可恶了,于是带着女儿和几位与他一起练功习武的兄弟,借着夜色进了圆明园,见着洋鬼子就杀。婉贞姑娘更是英勇善战,只见她手中的鸳鸯剑似水流星在福海边上闪烁,两三个洋鬼子都倒在了她的剑下。没多大工夫,十来个洋鬼子就被冯婉贞父女等人送上了西天。没过几天,冯婉贞智杀洋鬼子的故事就传开了,而且越传越广,在距肖家河村不远的树村也有类似的传说。


 

 

百年之争“冯婉贞”

 


    历史上是否有“冯婉贞”其人,已争论了近百年。历史学家考证,冯婉贞只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理由有二:一是实地考证和查阅多种地名志,在圆明园附近(二十里范围内)并没有一个叫“谢庄”的地方;二是北京的地方志、人物志等史籍中也没有关于“冯婉贞”的任何记载。然而,民俗研究者却认为历史上确有冯婉贞其人,且有两种说法:一说冯婉贞是圆明园北侧镶黄旗营与正白旗营之间的树村人,回族,祖籍山东,冯氏墓地原在村北;二说其为圆明园西北侧正黄旗附近的肖家河人。而今在树村、肖家河一带还流传着“冯婉贞智杀洋鬼子”的故事。但这两种说法只限于民间传说,迄今尚未找出充足的、经得起考证的史据和遗迹。


    历史上到底有无“冯婉贞”这个人物,有待史学家们的深入考证,但她保卫家乡,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和多谋善断、机智勇敢的英雄气概,堪称可歌可泣!


    据《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千里江山图》中的历史密码:隐藏宋徽宗人才观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大美女
  • 中国马镫改变历史 曾助欧洲进入“骑士时代”
  • 让人不敢相信的历史真相
  • 历史上的李白真是刺客?
  • 历史上十大隐蔽很好的伪君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