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高价购买已不可避免

时间:2014-05-07 08:30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朵芸 点击: 载入中...

  北大回购典籍,引发了网络上的争议。有网友认为,花亿元从日本买回大量古典书籍,在许多网友看来是典型的“人傻钱多”.尤其是看到这是花的公共财政的钱时,许多网友还表示心疼。


  无独有偶。4月22日《中国文化报》综合《底特律新闻报》、《底特律自由报》诸媒体报道说,“北京保利拍卖”已参与底特律美术馆馆藏文物的竞标,计划出资10亿美元购买底特律美术馆的所有馆藏艺术品。有网友当时一样评说,“真是败家子啊,你急什么吗?抄底的机会多多”.


  笔者认为,这些网友看问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许并不客观。文物的高价购买,当今已经不可避免,那么从海外高价回购中国流失文物有时也是迫不得已。近些年来,新贵收藏家的迅速崛起,国内艺术品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其收藏或投资需求,越来越多的买家开始关注海外市场,“海外淘宝”渐成收藏风尚。国家的表率、民间的参与、个人的义举变成了今日涌动的文物回归暖流。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2009年,芷兰雅集首届年度峰会主题为“中国文物市场进入亿元时代”,标志着我国文物市场正式步入“资本干预时期”,文物多少钱由资本说了算,这就说明了中国流失文物以高价回归的必然性,因为文物价格是否看涨的关键在于投资方向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将投资方向转向“流失文物回归”的时候,中国文物在海外收藏市场的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流热潮,将中国文物推进世界高价位,推进了国际舞台,进入国际大藏家的视线。


  在这里,我们要搞清楚“海外藏中国文物”与“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目前,业内对“我国流失文物”的定义是,“1840年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因不道德和非法手段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这些中国流失文物的回归主要有三种途径,或说服海外持有者捐赠,或通过外交和司法途径追索,或个人高价从海外购买。


  余下来的便是“海外藏中国文物”,这些文物大多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应来说是合法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在我国,政府一级的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文物限制较严,是严格禁止买卖交易行为的。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规模、门类的博物馆均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出售部分馆藏,作为弥补博物馆经费不足,以及调剂馆藏文物和艺术品的结构、数量和种类的一种手段。已有国外美术馆藏品到中国拍卖的先例。如2007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曾拿出部分馆藏清早期瓷器(18件)和部分中文古籍,委托中国嘉德拍卖公司进行拍卖,这也是海外博物馆首次委托中国拍卖公司拍卖藏品。


  问题是海外博物馆,并不是经常出售馆藏的中国文物,一旦出售我们就该志在必得,及时购进,价高当然就在所难免。其实扪心自问,有的价格并不算高,譬如这次北大以18亿日元购进“大仓文库”2.8万册明版书,应该是划算的。又比如前举新闻例,“北京保利拍卖”斥资10亿美元竞拍底特律艺术馆中的文物,应该也不算贵,因为佳士得此前评估此艺术机构藏品,其市值大约在4.52亿美元至8.66亿美元之间,这家艺术馆是美国排名第六的博物馆,馆内藏品搜罗万象,约有6万件珍贵藏品,有毕加索、梵高、马蒂斯、勃鲁盖尔、伦勃朗、罗丹、沃霍尔等大师的作品领衔,又有不错的中国文物,如北宋刘永年的《家鹅图》轴,如元代的《释迦出山像》,如明代沈周与王鏊合作的《石榴图》轴,如董其昌、文徵明、吴昌硕等艺术大家的书画作品,灿若群星,蔚为大观,倘若都能拍到,价格一般说是是可以接受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莫让北大回购典籍成私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