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黄飞鸿武功平庸从不打架

时间:2014-05-02 08:26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施绍宗 点击: 载入中...

黄飞鸿

 

影视剧中的黄飞鸿

 

  普罗大众往往是通过文艺作品来认识中国武术的,在资讯不是特别发达的时代,李小龙的功夫片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分别从不同的维度诠释着中国武术,让大众产生了中国功夫天下无敌的错觉。而长期以来大众对中国武术的这种认识与理解,恰恰正是迎合大众的《武林风》将刘星君包装成"武僧一龙"并取得成功的基础。


  现在,随着时代发展民智大开,已有很多人认识到,当年那些武术名家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搏击家,黄飞鸿与叶问也只是自己门派的"技巧家",他们的技艺更主要是体现在有前提条件的局部技巧上,与真正的实战搏击相去甚远。


 

门派技巧与实战搏击差距大  "抖大杆"曾经被禁止上擂台

 


  传统武术家所追求的、练习的那些"功夫"本身就不是很具备科学性,一部分是理想化的东西,一部分是违反了人体科学的东西。另外还有一个误区,他们往往夸大"局部能力与技巧"的作用,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徒手搏击强调的是全面的素质与综合能力。一些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往往有某种特别的功力,如"二指禅"、"铁砂掌"、"铁布衫"等,但这些单项功力一般只适宜表演,在实际搏击中作用远远没有想像中大。


  2005年在广州天河体育馆举行的"中国功夫对俄罗斯极真空手道争霸赛",赛前一段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就颇能说明问题。广州一名陈式太极拳名家很有传统功力,在"抖大杆"这一传统训练方法上造诣颇深,又长又重的一根木杆,旁人双手都拿不起来,更不用说连"抖"几十下了,广州个别其他拳种的名师就曾在此栽过跟头、出过洋相,他们使尽力气连杆都拿不起。当时为了让俄罗斯极真空手道选手见识一下中国的传统功夫,同时也是为比赛宣传造势,比赛操盘手组织了俄罗斯拳手到这位陈式太极拳名家的拳馆进行交流。消息经本报发布后,当天众多武术爱好者从各地闻风而来。俄罗斯极真空手道的教练与拳手对陈式太极拳名家展示的"抖大杆"功力赞赏不已,虚心请教。比赛操盘手于是顺势而上,决定让这位太极拳名家将他的"抖大杆"功力作为"中国功夫对俄罗斯极真空手道争霸赛"的一个表演节目,但比赛主办方国家武管中心的一位主管散打的官员坚决不同意,理由是"抖大杆"抖得再棒,也只是一项主要用以训练的传统武术单项技能而已,并不说明有多高强的实战搏击能力,但如果安排在擂台上进行表演,就很可能会误导观众,以为他比散打运动员还厉害,因此会抢去风头,而实际上这些传统武术的练家子在实际搏击技能上与专业的散打运动员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最终,"抖大杆"表演被取消了,但赛前的一段插曲却意味深长。当时,这名陈式太极拳名家也到赛场找感觉,在他与同是传统武术家的比赛场上裁判张鸿俊闲聊时,把大杆搁在地上,当时中国最着名的散打代表人物、超级散打王柳海龙与其他参赛队员一同在馆里做赛前热身训练,他走过去把大杆拿起来,刚想抖一下才发现大杆奇沉无比,控制不住,木杆掉在地上,柳海龙脸色大变,狠狠踢了大杆一脚后悻悻而去。柳海龙拿不动大杆,可能是因为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不掌握方法而已,但这次经历也许让柳海龙对这些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产生了抵触,后来在广州进行的一场中外搏击争霸赛赛前推广活动中,柳海龙等人被安排到顺德参观李小龙纪念馆,在看到咏春拳训练所用的木人桩时,柳海龙突然一脚踩踢,把木人桩踹散了,弄得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武术实际搏击水平显着提高  得益于武术散打市场化试验

 


  中国武术实际搏击水平显着提高是这10来年的事,主要得益于国家武管中心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武术散打市场化试验,规则逐步放开,并向世界上通行的搏击比赛规则靠拢,加上后来民间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更为国际化的商业搏击比赛,才造就了中国搏击目前的兴旺局面,但商业擂台搏击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有不少人以为,中国武术在实际搏击方面落后是因为建国后对武术在搏击方面进行禁止,竞技武术只有作为表演的套路比赛,直到1979年才开始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试验,当时称为散手,经过好几年实验才有了纳入计划的正式锦标赛,发展时间太短。其实,这种说法没有注意到中国武术在历史上早就存在的轻搏击而重演练的现象。中国传统武术虽然一直被认为是融套路与搏击为一体,但从中国传统武术的实际情形来看,不要说那些注重表演性而呈现为"花拳绣腿"的拳种,即使是那些强调自己只重视实战搏击而不重套路甚至没有套路的拳种,其搏击的实际功效也是没有太大说服力的。换句话说,并没有谁能令人信服地表现出有多高强的搏击能力,当然,这种比较是以职业水平的高度而不是以业余水平来衡量的。当中的原因不算太复杂,主要因为中国近两千年历史上都是重文抑武,长期以来,中国的统治者严防有武功的"游侠",而古代战争即使是使用冷兵器也主要是依靠战阵而不是个人搏击能力,武术的实战搏击缺乏真正的需求。另外,实际搏击能力的练成,从长远来说首先必须有一个公平的比赛平台,如果没有经过制度性的搏击比赛的检验,中国武术的实战搏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


 

擂台的缺失不利于实战搏击  却给予门派和拳种生存空间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传统武术更主要是向表演或者演练的方向发展,擂台的缺失,结果导致拳种门派的繁盛,武术走向江湖卖艺,走向开馆授徒,走向与各种不同项目如戏曲、舞蹈等的结合。人们很难想像,不少中国历史上的武术名家实际上不但没有高强的搏击能力,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与人真正交过手,有些甚至连低强度、低速度、限条件的"友情切磋"都从未试过,就拿广东来说,远的如黄飞鸿,近的如当代的陈昌棉。据当年《广东武术史》编写专家之一、广东武术前官方领导者董德强回忆,他在参与此书编写的过程中曾与编写组查阅过地方志,并做过实地调查,广东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功夫大家有不少是虚构的人物,真有其人的,其事迹也多为虚构,而实际搏击水平更是被严重夸大。方世玉是查无此人,只是小说人物,而黄飞鸿虽有其人但武功平庸以行医为主,终生也没有打过架。


  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同样体现在中国传统武术上,正因为中国传统武术这种强调"文化性"而非实战搏击的态度,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成长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因此,没有擂台固然抑制了中国武术的实战搏击水平的提高,但也为武术门派和拳种留下了宝贵的生存空间,而这才是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作为以观众和票房为中心的现代商业擂台搏击,其共性总是大于个性,而中国武术众多门派呈现的是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中国武术发展的今天,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商业擂台搏击既有联系又完全独立,传统武术的价值与竞争力在文化而不在实际搏击能力,这已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