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与不通

时间:2014-03-15 08:24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王开林 点击: 载入中...

生活

 

  “达人”是当今非常流行的一个网络词语,它的意思不难明白,特指在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或在某个方面的行家里手。古代也有一个遥相对应的词语,叫作“通人”,它比“达人”的含义更广,境界更高,大有思无涯、行无疆的洒脱范和明心见性的透彻感。


  何者谓之“通”?耳目聪明则谓之通,筋脉舒张则谓之通,道路无阻则谓之通,舆情上达则谓之通,灵犀呼应则谓之通,门扉敞豁则谓之通,信息公开则谓之通,思想解放则谓之通,行动自由则谓之通,政治清明则谓之通,感情融洽则谓之通,文字流畅则谓之通。俗语说:“想得通才识得透,行得通才吃得开。”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都很有道理,验之于历史和现实,如合符契。


  《庄子·让王》假借孔丘之口说:“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这应是“穷通”一词的正解。因此在道的层面上说,穷与通有天壤之别。贫与穷大不同,穷斯滥矣固不可取,贫而乐道,贫而立德,则受人尊敬。


  在《庄子·寓言》中,颜成子游对东郭子綦说:“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可见“通”并不是求道者的最高境界,但它是必由之路,必经之径,不通则不达,不通则不透。


  大禹治水,重在疏导,排堵决壅,功不唐捐,一旦百川归海,水患自然消除。李世民以史为鉴,以人为鉴,从谏如流,从善如流,因此造就了贞观之治。中国古代政治少有清明时期,主要是指导思想有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居高临下的愚民政策造成民气不通,民心不通,民意不通,因此官民隔阂,官民猜疑,官民敌对,这些政治的大碍、大忌和大害长期积累,则堵塞严重,风险叠加,后果堪忧。


  人类的许多悲剧都是由于某个或某些关键环节不畅不通造成的。在莎翁的悲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自杀,是因为彼此信息不通。在昆剧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殉情,则是因为父母观念不通。大至两国交兵,异族动武,小至朋友反目,兄弟阋墙,莫不如此。通则和睦,通则畅快,通则尽弃前嫌,通则化干戈为玉帛,通则相逢一笑泯恩仇。


  清代的翰林吃八股饭出身,多有文字不通、常识不备的。乾隆朝某词臣奉敕撰写墓志铭,误将“翁仲”二字错成“仲翁”,被降职为通判。临行前,乾隆皇帝赋七言绝句一首调侃道:“翁仲如何说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工。从今不许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


  每句诗的末尾二字均属倒置,好笑得紧。乾隆一生杀诗如麻,自己创作的和近臣代笔的律诗和绝句,加起来,据说有数万首之夥,但好诗不多,流传下来的甚少,这首谐诗饶有趣味,倒是偶尔还会被人记起和提及。


  清末文豪王闿运恃才傲物,就没几个活人能入他的法眼。有人讥笑某某不通,王闿运闻而叹息道:“此人何至于不通?他还够不上这‘不通’二字!”不通居然也是一种闪亮的资格,还有比不通更等而下之的,属于非驴非马之类。清代学者汪中(字容甫)在扬州时,曾公开宣称,天下有一个半通人,一个是他汪中,自居不疑,还有半个是经学家程晋芳(字鱼门)。某位新科状元信心爆棚,自我感觉良好,他前去殷勤询问,汪中推辞不开,就告诉他:“你不在不通之列。”状元郎大喜过望,汪中又徐徐而言:“再读二十年书,你就差不多能接近不通了。”这话着实呛人一鼻孔黑烟。


  通则合情合理,不通则违情悖理,世间多有不通之人和不通之事,你究竟是一笑置之,还是与之死缠烂打?无论如何,你都要记住,幽默感绝对是随身必备的良药。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
  • 失去也是一种幸福
  • 这是生活
  • 有一种生活叫执着
  • 一乡村女子的生活
  • 要生活少写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