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拾到的青铜鼎 艾启平 摄
近日,湖北南漳县一村民在一工地捡到一铁疙瘩,疑似文物,遂上交给南漳县文体新局。
经专家现场考证,确认该青铜鼎属于春秋中晚期器物,可填补南漳县早期楚文化的研究空白,是楚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与突破。
12月5日,南漳县武安镇赵家营村村民罗正洪骑车去安居建设工程指挥部,忽然看见路边一个类似鼎的东西,于是把情况报告给南漳县文体新局。
南漳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后,发现这件青铜鼎的通高为26厘米、口沿高度为20厘米,直径29.5厘米,有一耳一足和完整的底部,且周身有花纹,整个器形做工精细,纹饰精美。
南漳县博物馆负责人王红玲介绍,出土的青铜鼎和随后发现的青铜盏及部分青铜器物残件,都来自于赵家营村的一条长岗上,长岗上2至3米的土质与下层生土的土质有明显不同,而在距离长岗二、三十米处,还存在大量的汉代菱形和圈形墓砖。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陆成秋认为:从比较完整的青铜鼎的型制和纹饰来看,将鼎定为是春秋中晚期。得到认定后,南漳县博物馆工奖励罗正洪1000元。
目前,清理仍在继续,陆续发现一些青铜器物残件。省市9名考古专家正在南漳,对发现大量的汉代菱形和圈形墓砖的地方进行深入勘察。
另悉,湖北省在荆州、荆门、襄阳一代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大都是属于战国时期,而出土春秋时期的器物极少。而在1954年,当时在武镇的安乐堰,出土了唯一一件春秋晚期的“蔡侯朱之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