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牙齿确定隋炀帝墓 萧皇后身高仅1.5米

时间:2013-11-18 10:23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陈咏 点击: 载入中...

 

墓穴俯瞰图。


  今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现疑似隋炀帝陵寝的古墓。该古墓出土墓志写有"隋故炀帝墓志".因此前公布的距离此处墓葬不远处的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曹庄墓葬的"真伪"遭到质疑。经过半年多反复论证,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权威专家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

 

 

  墓主身份尘埃落定

 


  今年3月,考古部门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中星海上紫郡"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4月中旬,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一号墓出土了一合墓志,志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文字。随后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昨天的论证会上,此次考古发掘领队、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汇报了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情况。


  专家称,墓内两颗牙齿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结合文献记载,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69年,卒于公元618年,年龄和"牙齿年龄"吻合,确认一号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二号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二号墓虽无文字信息,但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正是隋炀帝萧后。

 

 

  3D"透视眼"扫描墓志,确认墓主隋炀帝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巍表示,"确定墓主身份最主要靠文字资料,墓志是最确切的证据。发现时墓志其实局部相当模糊,考古部门运用了当今国内最为先进的3D扫描技术识别。墓志上已识读出的志文为:"随故炀帝墓志、惟随大业十四年太岁……一日帝崩於扬州江都县……扵流珠堂其年八月……西陵荆棘芜……永异苍悟……贞观元年……朔……葬炀……礼也、方……".


  "杨广去世的时候是隋朝,史籍上记载他下葬的年代是贞观元年,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这些跟文献记载完全吻合。

 

 

  萧皇后留有尸骨 隋炀帝为何仅剩牙齿

 


  专家表示因为长江流域为酸性土壤,这样的土壤不利于人体尸骨保存。此次隋炀帝墓考古发掘领队、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束家平也表示,一号墓保存得略逊于二号墓,这跟一号墓坍塌粉化现象较为严重不无关系。北京大学教授赵辉认为,萧后有尸骨保存,隋炀帝仅剩"牙齿",从考古上讲,即使是同一区域的墓葬,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萧后墓葬相对保存较好,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国破身亡,墓穴规格远不及帝王标准

 


  据介绍,截止目前,联合考古队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其中一号墓为方形砖室墓。墓葬通长24.48米,东西连耳室宽8.22米,残高2.76米。二号墓为腰鼓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墓葬通长12.64米,宽5.9米,残高1.6米。这位生前据称好大喜功的帝王,死后所安葬的主墓室仅有6米多长,8米多宽,仅从规模上看确实十分寒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表示,杨广是"故帝",失掉了"身份",其墓葬的规格、形制不可能达到正常帝王的标准。杨广作为亡国之君,注定了墓葬不可能是"故帝王陵",而只能是"旧帝王墓".唐王朝作为政治上只能象征性地给杨广一个"王墓",而不是"陵寝".墓葬所在区域至今未发现陵园遗迹。不过从墓志来看,唐朝还是承认他的帝王身份,还陪葬了许多高规格的器物。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死后草草下葬,历经多次迁移,到公元648年最终与病死的萧后合葬。所以专家分析这种"寒酸感"与其多次迁移也有关。考古发现,隋炀帝墓曾经被盗,但即使从未被盗墓贼"光顾"过,其规模、形制也不可能跟正常的帝王相提并论。

 

 

  陪葬精美:出土国内最完整十三环蹀躞带

 


  专家介绍,两座墓葬,规模不大,规格不高,但出土的一件件文物令人不可小觑。出土玉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陶器有罐、炉等,陶俑有牛、马、猪、羊、骆驼、双人首蛇身俑、文官俑、执盾武士俑等;瓷器有青釉辟雍砚1件,造型精美绝伦。


  一号墓中的一套蹀躞金玉带,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四件铜铺首通体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


  二号墓中,玉器有白玉璋(礼器,皇家使用)1件;铜器有编钟、编磬、铜灯、铜豆等,成套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一套女性用冠饰,工艺精巧,国内罕见。目前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隋炀帝墓的发掘,对于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运河申遗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2013年国内重大考古成果。

 

 

  真墓现身,"伪陵"何去何从?

 


  在曹庄墓葬发现前,扬州已有一座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且符合史料记载的"迁葬雷塘".束家平认为,该墓是由清嘉庆年间扬州籍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的,没有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佐证。但束家平也表示,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上来看,原隋炀帝陵也是重要的历史遗存,还会继续保护。至于雷塘之说,现在的地理名称跟古代已大不相同。经考证,古代的雷塘是一片很大的区域 ,所以并不矛盾。

 

 

  ■名称解释 蹀躞带

 


  盛唐时期,从皇室宫廷到普通达官显贵,均以配用玉带为荣。从玉带的底色还能将其官阶体现出来。据两唐书的记载,最高等级的玉带底色为紫色,整条玉带由十三块组成。而在每块玉带板的下方,带有能挂载小物品的小钩的玉带便被称呼为"蹀躞带".


  "蹀躞"(dié xiè )一词,其本意是小步疾走的意思。附图为上世纪七十年代,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时期的一副"蹀躞带".其规格早已属于国宝级别。

 

 

  双面隋炀帝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隋炀帝墓研究最新成果公布
  • 隋炀帝墓附近新发现136座墓葬 大多不属同一时代
  • 隋炀帝墓文物首展 专家称墓志未展与墓址争议无关
  • 政协委员汪晖:隋炀帝墓丰富扬州文化底蕴
  • "一代暴君"隋炀帝墓葬寒酸 萧后高1米5
  • 社科院考古所发布2013考古新发现 隋炀帝墓入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