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和一本有魂的书

时间:2013-08-17 08:20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春光 点击: 载入中...

书

 

  多少次在书海中徜徉,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什么样的书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好书呢?在黄河三角洲南部的一个小村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应该是一本有魂的书,是一本附丽着人魂、情魂、精魂的书。


  有一本书曾让一个小村沸腾,鲁北地区这个普通的小村也因了这本书,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闪光的名字。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穿长衫的青年从省城济南回到了故乡--山东广饶县一个叫刘集的小村。小村在迎接游子的同时,也迎来了他带来的一本书,更确切地说,是一本封面上印着一个"大胡子"(马克思)头像的小册子。或许当时人们没有想到,这本"大胡子"的书从此改变了小村的命运。青年学生要走了,他要投身于那本书所描绘的事业中去。他为故乡留下了一本书,也留下了一颗坚定的火种。这本书叫《共产党宣言》。


  "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里徘徊。"沉沉暗夜中,小村被点燃了,饱受压抑的穷苦人看到了光明。一个叫刘良才的中年汉子捧着"大胡子"书留下了热泪。他把书视为珍宝,他组织农民上夜校,给大家讲书中的道理;组织"砸木行"、"吃坡掐谷穗"运动,打击敌人鼓舞群众;组织成立青年团、少先队、工会,建立党支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农村党组织之一。小村觉醒了,一本《共产党宣言》像一颗火种把这片土地点燃了。


  小村也为这本书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这里曾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在当时被誉为"小莫斯科".敌人视为眼中钉,多次血洗小村。但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小村人坚守着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相信书中有人间的真理,他们一次又一次用生命保护了这本"大胡子"书。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刘良才在牺牲前把书交给了党员刘考文,刘考文在被捕前交给了党员刘世厚,憨厚老实的刘世厚像对待生命一样珍视这本书。1941年1月的一天,日伪军一千多人突然包围了小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全村成为血河火海,八十三名同胞被杀,五百多间房屋被烧。已经逃出村的刘世厚心里惦念这本书,又冒着生命危险潜回村里,从火海中把书抢救出来……小村人用生命进行了一场信仰的接力,他们把书埋藏起来,默默等待光明的来临。敌人万万没有想到,鲁北地区一个叫刘集的普通小村,竟为中国保存了一本最早的《共产党宣言》。


  我惊叹于一本书的力量,这个小村和这本书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是黄河三角洲上一个叫冯光明的青年党史工作者。他告诉我,刘集村党支部还在,当年农民夜校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地方还在,去看看吧,那里会给你一种魂魄,能丰盈你的笔墨人生。


  于是,我走进了这个叫刘集的小村,在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里,去谛听一段历史的回音。


  一个清幽的小院,几间青砖作基的茅草屋,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像一个哲清睿明、阅尽人间沧桑的长者。这个小院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刘良才的故居,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那本《共产党宣言》就是在这个小院里犹如一颗火种蔓延开来的。东屋里还摆放着当年农民夜校学习用的小油灯,锈迹斑斑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历史:一灯如豆的小屋,映照出一张张朴实而坚毅的面孔,透过破草苫子遮蔽的窗子,音调不整的歌声隐隐约约地融入沉沉夜空。"工农劳苦真可叹,出尽了血和汗。打倒土豪劣绅,幸福乐安然……"在这盏油灯下小村走出了一批铁肩担道义的有志儿女。他们中有身经百战,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共和国的老部长;有威震敌胆在抢渡大渡河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红军营长;有临难不苟,血洒白山黑水的东北抗日联军团政委;有誓把敌人的牢底坐穿、慷慨赴死的地下党县委书记。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小村中先后有二百多名有志青年投身革命洪流。凝视着小油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一个饱受欺凌的民族一旦被信仰的火炬点燃,一定会爆发出无法遏抑的力量。小油灯可以作证!


  在这个小院里曾留下了多少荡气回肠的故事。北屋的小窗户还在,1930年的一个秋夜,时任县委书记的刘良才面对敌人的追捕,就是从这个小窗户跳出去离开了家。临走时妻子让他给刚出生的小孙子取个名字,他留下一句话:省委调我到潍县任中心县委书记,就叫"潍县"吧,然后冲向了茫茫暗夜,从此再也没回来,他把生命留在了潍县的白浪河畔,不屈的头颅被敌人挂在城门上……东屋里与敌人斗争的红樱枪还在,"砸木行"的大刀片还在,小院里与敌人周旋的地道还在。站在幽静的小院里,我没有发思古之幽情的闲情逸致,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抚摸着小屋斑驳的墙壁,面对着她伤痕累累的躯体,我问一声:你疼吗?你还记得那段峥嵘岁月吗?1941年的一个雪夜,一千多名日伪军血洗小村,残杀干部、战士及群众一百余人;1945年的一个拂晓,日伪军在村里连放两天大火,全村变成一片火海,烟灰刮到了三十里外……小村啊,你被冷风密雨侵过,苦汁咸水泡过,烈火毒焰炼过,斯成就了这样一种不朽的魂魄。小村是我们民族的一个缩影,她记载了一段苦难的历程。


  在这里我还见到了那本《共产党宣言》复制本的封面,尽管字迹已有些模糊,但那水红色的马克思头像还依然清晰、坚毅。恍然之间,我的心头仿佛获得了一线明悟。书中马克思的话还在时空中回荡: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凝望着这张封面,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段烽火岁月,想起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捐躯的英灵。


  人们啊,当国难当头,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献出生命,不管你是干什么的,无论你的社会地位高下或身处底层与否,只要你敢站出来,你就是一个本质意义上的英雄。或许是上苍的安排,让这样一本有魂魄的书在小村里扎下了根,她赋予了小村以信仰,小村人也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她的预言,一本薄薄的书融入了多少先烈的英魂,那是人魂、情魂、精魂啊。


  在这片雄浑苍茫的土地上,站在这座深藏着一段革命烽火的小院里,我处在一种庄严沉静之中,那些久远的凝固的岁月,那些被岁月积淀而成的历史,都跳跃着向我飞来。在这里,我体验了与博大交融之妙,也感受到了面对博大的那种惴惴不安。流淌的时间会逐步证实那将要发生的一切,只有时间这位老人对所有的存在观察的最全面、真切。国人啊,当站在世纪更迭的界石碑下,我们是否应该回观历史,重新擦亮信仰这面铜镜呢。


  小院里十几株月季花正在怒放,一排冬青树长青依旧。小雨仍旧下个不停,此刻那些心情中与绵绵秋雨有关的灰色都陆续不见了,我分明感受到一种灿烂的金黄,莫非这正是先烈们生命中最闪亮的颜色吗?一座小院,阅尽几许沧桑;几间茅屋,引发多少感叹。小院和茅屋在雨中肃立,肃立成一尊雕像。我向她行注目礼。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知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