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卫营长忆1945年日军投降细节:日本人不敢抬头(3)

时间:2011-12-29 00:39来源: 凤凰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赵振英:所以我下了飞机,我就在大校飞机场担任警戒。因为你以后还有部队来或者还有高官来,都要坐飞机来,大校飞机场那时候南京城里边还有日本人,大校飞机场我记得还有六、七十个他们日本的技术人员,飞机场,在大校飞机场。这个时候呢,日本人,因为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多少,他们没法进集中营,还没到集中营去。他们都在街上还维持秩序,还是他们。

解说:在赵振英的记忆中,他率领的第一营在南京大校场机场并没有驻扎太久。1945年9月初,赵振英接受了一项新任务,这个任务既让他感到意外,又让他感到无比的光荣。

陈晓楠:赵振英所在的14师是国民革命军的劲旅,中美英同盟军反攻缅甸之际,14师划归了刚刚成立的新6军。在缅甸的对日作战当中,新6军作战勇猛,曾经获得了“中国虎”的美称。也正因为如此,日本投降之后新6军被指定为了收复南京的第一支部队。国民政府就是要用这支全美式装备的部队来震慑日本人,同时在南京人民面前也树立国军的形象。1945年9月9号,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赵振英率领的第一营接受了命令,开始为受降仪式忙碌起来。

赵振英:受降以前,要把这个警戒布置好,这个军校礼堂,这个周围的环境怎么样警戒,还要布置投降的会场。那时候从军校礼堂的这个门口到街上,都是五十公尺就要有一个旗杆,都绑上,那时候都是蓝色、白色的布缠着旗杆挺漂亮的。旗杆上都挂上五个国家的国旗。中、英、美、苏、法国五个国家的国旗。每个旗杆底下要站着第一营的一个兵。当时这个兵啊,都穿的挺好的,是米黄色的哔叽服,军服。背着背包,有的班长拿着冲锋枪,他们是步兵,士兵就拿着步枪。其实受降时间并不长,就是准备时间长一点。

解说:受降仪式的会场,在抗战爆发前,曾经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大礼堂,日本投降后,这里成为当时的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所在地。

赵振英:这个会场啊,我现在记得是这样子,北边墙上是挂着孙中山像,一个党旗、一个国旗那时候这么挂着。它下边旁边,左边、右边两个门。这个北边墙前边就是一个受降席,何应钦他们坐的,那个桌子比较宽,这个受降席再往南边一点就是一个投降的日本席,这桌子比较窄。这个会场里边右边就坐着观礼席,那时候同盟国的一些高级官员还在中国,还有中国一些高官观礼,那边是记者席,会场就是两边这么一个布置。我没记错,大概9月9号9时,中国人很喜欢利用这个什么,9点9分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时间。

解说:这一天的清晨,赵振英很早就来到受降会场,作为受降仪式警戒部队的负责人,他自知责任重大,不能出丝毫的纰漏。

赵振英:我在会场里可以走动,因为我要维持秩序。同时我要看这些兵是不是都是很警惕,别出事情。

记者:预计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

赵振英:这个当然也不得不防备,这个难说。可是呢,当时应当来的都有请帖参加的。记者有记者证,事情是要注意点,随时要注意。这个兵也要注意,他们这个不要松懈,不要不注意警惕,或者子弹不要装在枪膛里边,这事前也要检查的。这仪式只用了十分钟,先是何应钦由萧毅肃、顾祝同、陈绍宽,还有一个空军的张廷孟,他们这几个人,五个人,他们先出来,他们从门后这边出来坐下。然后由一个军训部的次长,由他把这个七个日本的投降人带进来,在受降席上坐下。坐下以后,只有日本这个小林浅三郎,他是冈村宁次的参谋长,先他一个人把这个日本大本营给他们的投降书交给何应钦,何应钦就把中国拟定的投降书日文中文版交给萧毅肃,由萧毅肃交给冈村宁次,这么一个顺序。冈村宁次看完以后签字盖章,再让他的小林浅三郎交到何应钦那去。

解说:在受降现场,赵振英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警卫工作上,不过他还是注意到,参加受降仪式的日本人神情复杂。

赵振英:当时日本人是老老实实低着头走路啊,都不抬头的。他们七个人坐在那,那连帽子摘了,只有这冈村宁次的帽子放在他那个桌子上,其余他们都拿着帽子坐在那。

解说:受降仪式结束后,何应钦随即在大礼堂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广播演说。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从此开一个新的纪元。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新中国的龙年记忆
  • 张治中长女忆父亲:咬口生姜喝口醋
  • 毛泽东医生忆:主席读南宋词人叹南北分离大哭
  • 杜聿明忆淮海国民党空军战果:炸的是在赶集的老百姓
  • 小布什回忆录披露对华交往内幕
  • 老兵忆抗美援越往事:穿“开裆裤”作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