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江湖,哪里就有武侠史

时间:2011-12-28 23:25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几又 点击: 载入中...
 ■入评理由:以煞有介事的做学问的态度对待一部虚构小说,是耶非耶?

  ■书名:《剑桥倚天屠龙史》

  ■著者:新垣平

  ■出版: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3月

  ■读家:几又

  何以为侠?康熙字典的注解是“相与信为任,同是非曰侠”。金庸则借《神雕侠侣》中的郭靖之口,道出自己的阐释:“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新垣平对门派的社会化生存罗列了三大原因:一是侠士们个个武功高强,军队攻之不克;二是社会影响力太大,杀而难绝;三是兵营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居然成为明教的忠实信徒,这无疑与600多年后义和团的疯狂繁衍有着极其惊人的类似。

  门派的形成,往大处讲有着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往小处讲,则因为“一个人理论上能够学习多种武术,但只能效忠一个门派”,“如果不加入某个门派,能够获得该门派武术传授的机会微乎其微”。


这其实是一种悖论。门派式发展,虽然可以较好保全门派武术血脉之纯净,反过来却不利于武术的交流融合。本为少林弟子的张三丰,在偷学成九阴真功之后,虽然武功大增,却只得被迫遁入“凡世”,至而白手起家,经营武当山头。怎么看,这都像是今天相声的困惑。相声同样门派林立,没门没派者即便有所“市场”,也难以得到圈内认同。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刚当初就吃了这个亏,临危之际,侯跃文拔剑相助。一日为师百日恩,侯跃文入土之时,媒体版头刊出郭弟子泪流满面的大特写——脸面满是对恩师的感激涕零。

  为增加武侠历史感的浓度,新垣平不仅刻意注入了更为清晰的大事年表、明教历代教主列表,还“考证”出诸多人物的详实生辰;既引史学家金庸先生的“经”,也据剑桥教授之“典”。为了给略显干涩的武侠史输入一点轻松的气息,文中又不时穿插一些现代化语感,如游击战、运动战、西山会议、会费、朱坚强、范跑跑……当然,再怎么调侃,倘若没有对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有所了解的话,依旧难免隔膜。

  新垣平同当年明月做的工作有截然相反之味:后者是通过合理化想象,把原本过于枯燥的历史解读成饭后谈资;前者则是通过合理化想象,把江湖故事包装进历史的宏大背景。当年明月一再声称,自己尊重史实;新垣平则坦言,自己就是“想描写一段真正嵌入当时历史潮流与文化的金庸武侠史”,所以,文中的金庸变成了史学家,世界名校剑桥大学居然有个专门研究中国武侠史的史密斯教授。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这个孩子为什么感动所有人
  • 谭盾:中国音乐是有机体系
  • 人生70才开始 10年后我其实才5岁最开心
  • 低俗嘻哈不配拥有舞台
  • 网络文学:“生意作品”不能没有“深意”
  • 网络文学:“生意作品”不能没有“深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