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把自己的短篇小说大致分为两类,柔美与酷烈,作者自己分析说“柔美小说是理想的,酷烈小说是现实的;柔美小说是出世的,酷烈小说是入世的;柔美小说是抒情的,酷烈小说是批判的;酷烈小说如同狠狠抽了人一鞭子,柔美小说马上过来抚慰一下”。而上文提到的月亮意象多在其柔美小说中出现,偶尔在酷烈小说里出现,也是为了反衬现实的残酷,《月亮风筝》中就带有这样一丝意味。
另外,月亮在刘庆邦的心里载着平等与容忍,他在《遍地月光》的自序中这样说“月光不分这个那个,她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月光从高天洒下来了,洒在山峦,洒在平原,洒在河流,洒在荒滩,也洒在每个人的脸庞。不管你住别墅,还是栖草屋;不管你一身名牌,还是衣衫褴褛;不管你是笑脸,还是泪眼,她都会静静地注视着你,耐心地倾听你的诉说”,在刘庆邦眼里,溶溶月色变成了洗净人们心灵的一剂良药,“月光就是月亮的目光,正因为她看到的人间争斗和岁月更迭太多了,她的目光才那样平静,平等,平常”。刘庆邦自己曾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又不无道理的比喻,他说“阳光是生活,月光是文学”,并对其进行了一番颇有诗意的解说,“阳光不是文学,阳光照到月球上,经过月球的吸收,处理,再反映到地球上,就变成了文学。阳光是物质性的,月光是精神性的”,正是出于对月亮的这种认识,使得刘庆邦在自己的小说中常提到月亮,每次写都不入俗,却常写常新。
在乡村,夜里抬头就能见月。月色溶溶,承载的是人心中点点滴滴的故乡情结。我感觉生活中的月亮同搬进文学中的月亮一样柔美。月亮代表着一种幻想,代表着一个理想世界。作家跟着月亮一路行走,在漫长的文学道路上洒了一路月光。而刘庆邦自己也曾说过,想通过自己的小说送给读者一片月光,同时,也让我们一同在月色中品味呷咏。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