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
大型新编京剧《赤壁》日前在北京热烈上演,《赤壁》可谓名家荟萃,但吸引观众,尤其是吸引年轻观众的一大原因则是《赤壁》场面恢宏壮观,全剧整体艺术效果突出。引用一位网友的话说:“《赤壁》就像一部京剧大片,很好看。 ”由此可见,当代观众欣赏京剧,已不再像从前,不单单是奔着角儿去的。
正如电影《梅兰芳》中所展现的那样,在中国京剧的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万人争睹梅兰芳先生新戏的场面。而梅、尚、程、荀四大京剧流派传承至今的艺术风采,则有目共睹。
为何当代鲜有京剧新流派问世?
有人说,当下已进入京剧艺术的“研究生时代”——中国戏曲学院历届研究生班培养出的百余位研究生已成为当今京剧舞台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但毋庸讳言,当今还缺少如梅、尚、程、荀这样的创立新流派的大师。
在中国京剧史上,有口皆碑的梅、尚、程、荀四大京剧流派,何其绚丽多姿!梅派的雍容、尚派的洒脱、程派的婉约、荀派的俏丽,令观众欣赏喜爱至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的张派、袁派、叶派、关派等新流派,亦可谓流派纷呈,百花争艳。时至今日,其传承可谓生生不息。那么近40年来,为何鲜有新的京剧流派问世呢?
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崔伟。 “那是因为京剧艺术的生存状况、观众的欣赏需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都已经发生了全面的变化。 ”崔伟概括地说。京剧是当代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中的一种。当年,京剧是最时髦的流行文化;而现在,京剧是传统的古典艺术。我们更多地致力于传承与保护这一民族古典艺术的奇葩,而进行创造的余地有限。京剧演员在实践中的创造性不够,从业者多是学习和传承。同时,对艺术家的发现与推出机制尚未建立。崔伟认为,有些当代艺术家的成就也许不比前辈大师差,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推广。
如果把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这句话翻译过来说,就是京剧是以表演艺术为看点,以表演艺术家为创造中心的戏剧艺术。京剧从过去的看角儿,演变成了如今的看整体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演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再唯一。而任何一种流派艺术,都是依托于艺术家而形成的。
产生流派的条件是什么?
崔伟认为,产生流派至少有六个条件:一是扎实继承;二是独立创造;三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四是有一批代表剧目;五是有传承人传承该流派艺术;六是得到观众的认可。
而得到观众认可的前提是,观众对京剧艺术的熟悉程度与喜爱程度。换言之,就是京剧在观众中的普及程度。观众因喜爱京剧而欣赏而传播,这与京剧流派的产生是相辅相成的。
正如著名文艺理论家仲呈祥所说,京剧艺术持续发展,离不开观众群体的培养。欣赏京剧艺术也需了解京剧艺术规则,普及京剧知识不可不为。这是与创作美学范畴相辅相成的接受美学范畴必须解决的课题。要解决这一课题,一要持之以恒地不断提升观众的京剧审美鉴赏素养;二要营造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一听西皮二黄便油然而生爱京剧爱祖国的情感的京剧鉴赏氛围。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京剧观众群体的培养,亦应如此。
仲呈祥认为,培养造就京剧艺术大师,形成新的艺术流派,至少有四个条件:一要有继承的雄厚基础,对所宗流派有透彻全面的掌握。欧阳中石学奚派,奚派约 120出剧目他基本都会,而当今的研究生大概对所宗流派的剧目会演者不过 30出。二要有自己留得住、传得开的代表剧目。当今,不仅是中青年演员,即使研究生班毕业的演员们也很难说谁已经拥有了一个乃至几个的确留得住、传得开的代表性剧目。而梅派代表作《贵妃醉酒》、尚派代表作《昭君出塞》、程派代表作《锁麟囊》、荀派代表作《红娘》至今久演不衰。三要有自己的观众群,这是大师赖以生存的根基;四要有学者、专家从理论上对其艺术实践进行抽象、概括,总结其独特贡献与美学特色。比如:梅兰芳有齐如山、许姬传为之进行理论升华,一些当代京剧名家或许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似乎在这方面准备得并不充分。
依然呼唤创新精神
时代呼唤大师,呼唤新的艺术流派。但流派多寡已不再是衡量京剧艺术成就的唯一标准。
崔伟认为,衡量当代京剧艺术成就的评价标准包括:保护传承是否得力;京剧知识的推广与普及程度;京剧后备人才的储备是否充分并形成阶梯型队伍;京剧创作能否体现时代性;京剧艺术家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崔伟语气坚定地说:“京剧研究生班使京剧在未来50年里的人才储备充沛。这些人才中,肯定会出现大师! ”崔伟同时认为,尽管近年来尚未产生新的艺术流派,但京剧艺术家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们的努力探索使得当代京剧艺术呈现出可喜的新面貌。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