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弓的作品《空香6000M3》,阵势很大,雇了20个人的技术和安装团队,用40组超声波雾化器和8组高压水雾系统制造气雾,让中国馆伸手不见五指,同时还散发出檀香味,还伴有古琴声。原弓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中国关于气韵的美学概念。但有人问“展示早期的蒸汽机吗?”有人说“就看到白晃晃的烟雾,这是什么?”且不说烟雾弥漫的效果跟武打片里的特效如出一辙,单是展馆里放烟雾已被人做过数回了,如西方艺术家安·维罗妮卡·让森斯就曾让美术馆的展厅里充满浓雾。不过原弓最初的方案是想用浓雾把整个圣马可广场都遮起来,在一分钟内让威尼斯飘飘欲仙。但因牵涉到文物保护,没能通过。
“艺术圈比娱乐圈更复杂”
有人问策展人彭锋:“这次中国馆带去的气味是否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他答道:“完全没有,威尼斯夏天有很多臭水沟,我带去这些就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的。”
彭锋“五味”方案几乎与上世纪80年代送去的剪纸、刺绣类工艺品没什区别。段君说“使中国传统美学下降到世俗层面,完全没有精神的高度”。很多人说,彭锋把中国牌打到底了。新浪微博上至今未透露身份的圈内人@阿特姐姐写道:“你可以期待下届会有户县农民艺术家参加。”
威尼斯双年展毕竟是一个当代实验艺术竞技场,应该用自己当代艺术的语言来和西方对话。所以中国馆更应该揭露当代问题,而不是向外国人展示“大羊为美”。尽管2007年侯瀚如派了沈远、尹秀珍、阚萱、曹斐四个娘子军征战第52届威尼斯中国馆,主题“日常奇迹”也没多少噱头,但却是最没争议的一届。因为长期游走西方国际艺术界的侯瀚如对中国馆打中国牌的思路有着强烈警惕,他试图用国际语言来与西方对话。那是中国馆在威尼斯双年展,真正说了当代语言的一次。
朱其2009年炮轰道:“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策展人的选择,可谓是某些文化部官僚拿国家公器和国家文化形象当儿戏的一场‘闹剧’,同时又是蔑视民主的专制主义表现。”朱其质疑:一、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的决策为何取消原有的公开竞选程序?二、为何选一个二流艺术家当中国馆的策展人?三、为何全体中国批评家和策展人都被排除在外,国家馆策展人的决策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和“猫腻”?
被称为“二流艺术家”的中国馆策展人卢昊立马委屈地指出内幕:“因为各方利益的牵涉,威胁、谩骂、过生日送现金来的都有,有时半夜还收到要挟的短信。有些合作的朋友和合作单位的老板都因为没选择他们的艺术家而翻脸,解除合同、撤销拍卖。”卢昊总结说,“艺术圈是个很大的名利场,甚至比娱乐圈还复杂。”
去威尼斯镀金
这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成立了由范迪安、谭平、王璜生、张子康、舒可文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但中国还是没有做到像其他国家馆那样公正、透明。朱其说:“国家馆策展人的选择,理应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通过策展人竞选制度来决定谁是国家馆的策展人。任何国家性的制度性的竞选程序未必保证最优的竞选结果,但至少要保证一种程序公正,并能选出某一行业多数认可的相对德才兼备的策展人代表。”
并不都是圈内人的专家委员们这次站在各自立场提名了15位活跃的策展专业户或画廊老板作为候选人,候选人包括黄笃、冷林、高士明、皮力、卢杰、俞可、郭晓彦和王新友等。圈内人士玩起了猜猜猜:“黄笃是张子康推荐的,高士明是范迪安推荐的,郭晓彦是王璜生推荐的。”但不知哪个专家提名了冷林、皮力、王新友、卢杰等画廊老板,这显然有悖于“国家馆策展人是一个由优秀批评家和艺术学者担任的工作,这早已是不需解释的国际艺术界的常识”(朱其语)。
尘埃落定后,彭锋说:“我帮文化部完成了一个任何人来做都会挨骂的任务。我相信找我来做是非议最少的,因为我本身就不是这个圈子里面的。”不是这个圈子里面的彭锋选择的艺术家,除了潘公凯有知名度外,其他四位在公众视野中都很陌生。艺术圈又玩起了猜猜猜:“杨茂源和今日美术馆关系密切,梁远苇是冷林的北京公社的签约艺术家,原弓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