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符号,没有当代性。6月4日开幕的54届威尼斯双年展,非议声不绝于耳。前几届操刀中国馆者,不是专业策展人就是艺术家,今年其他国家馆策展人公布很久后,中国馆策展人的人选才姗姗来迟——不是专业策展人,更非艺术家,而是学者彭锋。
研究哲学的北大美学博士彭峰,论知名度不及以前的中国馆策展人蔡国强或侯瀚如,论人气不及那些圈中社交明星的候选人。无法服众的人选引得艺术圈对内幕猜测纷纷,一直有传闻彭锋是“内定”的。
1948年开始,威尼斯双年展就代表了国际上最前卫的艺术潮流。但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拿去的是民间剪纸,1982年又拿去刺绣工艺品,与双年展宗旨和世界艺术潮流格格不入,令组委会哭笑不得。
事隔31年,中国符号仍是一个魔咒,彭锋今年以“香、酒、药、茶、荷”拟定的命题作文,不过是中药、火药、风水、龙等一系列中国符号的继续。
有国内批评家说,如果自己是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就干脆把中国馆给除名,因为“这根本就是一场闹剧,威尼斯又不是万国商展”。
把中国牌打到底
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官方邀请中国馆入驻,策展人范迪安和艺术家准备联手用青砖、陶瓷和屏风等传统材料搭出一个中国馆,但因非典未成行。2005年中国馆才正式落户威尼斯,策展人蔡国强请去了不是艺术家的风水大师王其亨。王其亨拿出《威尼斯双年展的风水》报告,在威尼斯挨个看风水,他说威尼斯国家馆“阴阳不平衡”,说澳大利亚、比利时、匈牙利、法国、德国、意大利等馆都用厚墙封闭,只留一个出口,对人有排斥性,显得非常冷漠,并缺少与环境的对话。但他将位于军械库最后一个黑暗工业空间,有一排排生锈油桶的,非常糟糕的中国馆说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彭锋今年也用跟中国风水相关的“五行”理论做成“五味”概念。威尼斯双年展总主题是“启迪”,总策展人、艺术史学家、评论家比奇·库莱格说,展览将“关注直觉洞察力和能散发出光芒的思想”,意图用“启迪”引发人们关注全球化世界的各种重大变化。彭锋将启迪的英文illuminations理解为“光照”,理解为西方人的美学思想核心,然后对照中国的美学思想“羊大为美”(肥硕的羊味道鲜美),所以他用味觉来对照西方象征光照的“启迪”。在策展方案中,他文绉绉地阐释了西方美学重视光,中国美学重视味。
彭锋说鲁迅和丹托给了他最大的启发。“看鲁迅的文章让我想到两种味道:药和酒。后来加成了五味。”彭锋认为,“今天的艺术就像中药一样,有两个特点:第一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就像药铺里面的药可以随便抓,第二,你得有病,才需要——一定要有问题,药解决你的问题。”
“像我们这次将嗅觉、味觉和触觉也包括进来的实验,估计还不太多。”彭锋自信满满地说本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非中国馆莫属。但不少人都认为,2011年威尼斯中国馆参展艺术家水准是历届中国馆最差的。青年批评家段君说:“蔡志松的作品《故国·风》、《武士头像》等,均为典型的中国符号塑像。他的作品如果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怎能不令艺术界义愤填膺?因为从理论上说,入选威尼斯中国馆的艺术家代表的即便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水准,至少也应该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较高水平。”
与“香、酒、药、茶、荷”对应的作品是潘公凯的《融》、原弓的《空香6000M3》、杨茂源的《器》、梁远苇的《我请求:雨》、蔡志松的《浮云》。
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用巨大的水墨残荷连成一道走廊,走廊充满荷花香。女艺术家梁远苇悬挂许多软管,从中滴出白酒,发出白酒味,再用海子的诗命名《我请求,雨》。杨茂源把中药装进手拉坯的陶制药罐,希望这个散发着中药味的小器物被观众带至各地。
蔡志松做了10朵内部充满与空气等重的氦气的浮云,想让这些散发着茶香的“浮云”在中国馆的院子里飘来飘去,但竟飞不起来。巧得很,2005年6月9日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开幕式上,孙原、彭禹拿农民杜文达自制的飞碟当作品的《农民杜文达的飞碟》启动后,只见颤抖不见起飞。“方案阶段,蔡国强对文化部官员说,这个农民飞碟到时飞起来,肯定给世界震惊。展览后,蔡国强说没飞起来才是观念!如果不被艺术家忽悠,高中物理学知识是应该有的!”当年任中国馆策展助理的皮力说。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