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院前南端入口处耸立着一座青铜制大牌坊,日语称之为“鸟居”。牌坊和正门之间大约有30米,右侧是靖国神社内部缩略图,左侧是个水池。按照规定,进入前要用舀子盛些水,分别洒在左右手上,然后漱一下口,算是进入前的准备。
靖国神社的大门和颐和园的正门差别不大,只是看上去简陋了些。日本人从不讳言其很多建筑的风格取自中国唐代。一位日本高级官员曾对记者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从中国学到如此多的东西。然而他没说的下半句就是: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给中国带来如此大的伤害。
顺着靖国神社馆内的指示牌前行,等于是上了一堂日本历史课。当然,这是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历史课,很多地方就是中国的屈辱史,只不过以一种推脱责任的语言来表达罢了。
比如说,介绍所谓“南京事件”时,馆内说明称,日本攻打南京,守军司令官唐生智命令抵抗,与城池共存亡,但他自己却逃之夭夭,日军进城后,南京城恢复了往日的和平与安宁;在介绍卢沟桥事变时说,1937年7月,宋哲元道歉,但中国恐怖活动升级。此外,我还看到了二战时日本“翔鹤”号航母模型,和伊东佑亨在甲午海战前做的一首诗:炮声震天地,血雨洒黄海。总之,这些介绍比那本扶桑社版的右翼教科书更过分。
在讲述甲午战争(日本称之为日清战争)一段时,用表格列举了中日双方实力对比,清兵兵力为630,000人,日本参战兵力为240,616人。让我震撼的不是双方兵力数量对比,而是日本人把数字准确到个位,下面还有日本陆海军战死人数,也是精确到个位,而中国军队的战亡人数则是“不详”。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