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事件”后陈云感叹:“林彪比我还小两岁呢(3)

时间:2011-12-23 17:41来源: 凤凰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969年11月,陈云来到工厂,先参观了各车间、班组。这个工厂有1600多人,原先是属于劳改局的,当时划归江西省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28团,主要生产化工炼油设备。陈云身穿灰色中山服,黑布鞋,外披一件绿军大衣,走进了厂里。他对工人和干部招呼说:我是到这里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要向工人阶级学习。他住的地方离工厂有两里路,为了早晨八点钟上班不迟到,他每天六点多就要起床,两年多都是如此。好在上级拨给了他一辆灰蓝色的华沙牌小轿车。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由卫星发射回来的“东方红”乐曲声。陈云正好在厂里,他让司机把小轿车的收音机打开,工人们便围过来,倾听那美妙的节奏。有人问:“人造卫星为什么会放音乐?”陈云没有回答这个人问题,却若有所思地说:“其实这颗人造卫星早就应该上天了!”


1970年5月,陈云想了解江西的生产形势,就给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程世清写了一封信,要求到下边的单位去看一看。其后,由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安排,陈云到江西洪都机械厂、南昌钢铁厂、氨厂、电缆厂、汽车厂等工厂,南昌菜市场、百货公司,南昌第19中学作了参观和调查。还到南昌以外的新余县、萍乡市、南昌县去看了看。在萍乡煤矿,65岁的陈云戴上了安全帽,坐电梯下到几百米的深处,看望了采煤第一线的煤矿工人。

除了下去调查,陈云在江西最多的时间是用在读书上。他从北京来江西时,带了三箱子的书,其中:《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斯大林文选》、《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等。这些书,有些过去读过,这次重读;有些没有读过,这次补上了。

7月,陈云曾短期地回了一次北京。不久,国内形势突变,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九届二中全会,原定是讨论修改宪法草案和第四个五年计划,但林彪集团却借机发起进攻,制造出一场新的风波。陈云因为还是中央委员,被通知前去参加。由于身体不好,他便住在山下的九江南湖宾馆,只是召开全体大会和华东组大会时才上山参加。也许因此,他有幸躲开了林彪与江青两个集团的争斗引起的株连。而有不少老同志,因为不了解真实情况,贸然表态,结果又遭到事后占了上风的江青集团的批判。毛泽东发表《我的一点意见》后,形势才开始明朗。9月3日,陈云在华东组大组会议上发言批判了陈伯达,指出陈伯达在历史上就是个伪君子,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贯靠几本书吓人,和王明一样。回到厂里,工人们看到报上公布了九届二中全会公报,猜到陈云也去开了会,便请他讲一讲会议精神。陈云摇摇头说:“你们别问我,去问程世清。”这句话不仅是因为程世清是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应该由他来传达;而且也话中有话。程世清是林彪的党羽,在庐山上,他参加了林彪策划的阴谋,会议的内情,程世清当然比陈云清楚得多,确实应该问他。

庐山上的这场斗争一年之后终于有了分晓。1971年9月13日,林彪、叶群等人乘坐“三叉戟”仓皇出逃,葬身于外邦大漠。消息传到基层,已是半个月后的“十一”国庆节之后了。然而作为中央委员的陈云,竟然还是从基层党员干部那里听来的再传达。那天,马骏在厂里听到林彪叛国投敌的文件,急忙骑车赶到陈云住处去,告诉了他。陈云沉思片刻,说道:这个人竟然干出了这样没良心的事。一会儿,他又感慨地说:“林彪比我还小两岁呢!”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和林彪曾在东北共同领导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可以说,他对这个能打仗、沉默寡言的小个子是有很深印象的。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真是没有人能预料到。

10月5日起,江西省委召开省委扩大会议,批判揭发林彪的反革命活动。陈云作为在江西的中共委员,也参加了会议。他在会上作了发言,以自己在东北和林彪共事的所见所闻,批判林彪当年在辽沈战役时打锦州的犹豫态度,违背了毛泽东的全盘部署。至于林彪在“文革”中的武装政变活动,陈云在以后才看到印发的《五七一工程纪要》,并据此进行了批判。而林彪伙同“四人帮”在“文革”中的极左罪行,当时还根本不准触动。8年后的1979年,陈云已经重新进入中央政治局,面临着如何处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问题。他说:“我的看法是,处理‘四人帮’与处理林彪反革命集团要有区别。‘四人帮’这些人祸国殃民,‘文化大革命’10年,干尽坏事。而且在战争年代,他们也没有任何战功。林彪反革命集团则有些不同,他们主要是部队的,像黄、吴、李、邱他们,包括林彪,过去这些人都打过许多仗,也立过各种战功。他们现在犯了罪,应该处理,但与‘四人帮’应该有所区别。”显然,这一评价是全面的、实事求是的。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古代建筑屋顶上的“五脊六兽”
  • 明清时期京城如何管理“公车”
  • 东乡平八郎晚年为何愧疚击沉北洋海军“高升”号?
  • 蒋介石曾视哪位开国大将为“一大害” 悬重金缉拿
  • 红墙金顶的故宫为何有一座“洋楼”宝蕴楼
  • 清朝哪位“穷御史”毕生反贪 惨被毒死后终扳倒和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