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9岁讲解员走红网络

时间:2024-05-30 23:1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兰州5月30日电(记者王紫轩、郎兵兵)“大家看,这是铲齿象的下颌骨,可以撑托它的鼻子。”在甘肃省博物馆古生物化石展厅一角,9岁的张书铖正用稚嫩却娴熟的语调讲解着。不一会儿,他的身旁便自动拉起一支二三十人的长队。
 
  张书铖是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秀川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前不久,小书铖凭借在甘肃省博物馆讲解的视频在网上走红。流利的表达、专业的词汇、大方的举止让网友啧啧称赞,“小孩哥”的称呼叫开了。

 
  5月12日,张书铖在甘肃省博物馆古生物化石展厅为游客讲解。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娃开口说话早,从他一岁多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引导他唱歌、读绘本、朗诵诗词。一些难懂的诗句,就通过表演来理解、记忆。到了一年级,他已经能背诵100多首诗。”张书铖的妈妈姜楠说。
 
  在知识的充盈下,张书铖开始乐于展示自己。“他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背诗,声情并茂,从不怯场。还爱背广告词,模仿电视上的语调给我们表演。”姜楠说,对于儿子的“即兴小剧场”,一家人总以捧场、鼓励为主,渐渐地,“他成了自信、大方的‘小话痨’。”
 
  在学校,张书铖多次担任主持人,参加演讲比赛,还被选为广播站播音员。“省博是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他的知识体系快速拓展,也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姜楠说,儿子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小讲解员朋友,孩子们经常一起聊天、辩论。
 
  “我喜欢讲解,人越多越好,大家的认可让我很有成就感。”张书铖笑着告诉记者,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
 
  “知识是表达的底气,表达让孩子自由、茁壮地生长,推动他们主动补充新知识、接触新事物。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他们品尝着‘自我实现’的果实,不断走向更大的世界。”姜楠说。
 
  记者了解到,甘肃省博物馆于2012年成立少年志愿者团队,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近6000名小讲解员。“每年一二月份会进行社会招募,通过面试后,由馆内社会教育部的专业讲解员组织孩子们进行近两个月的培训。”

 
  5月28日,张书铖在甘肃省博物馆古生物化石展厅为游客讲解。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课堂之外,博物馆这样的社会平台,能让孩子们更好地释放天性,锻炼出超过同龄人的沟通、协调、应急能力。”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负责人刘婷说,小小讲解员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以更亲和、自然地拉近游客和文物的距离。
 
  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认为,少年儿童愿意表达展示,反映了他们积极与社会沟通交流、努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求。“当众表达能力是人们展示综合素质的窗口,大方自信的风貌和谈吐能争取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表达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养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给予更多的投入。”李利芳说,父母要足够赏识孩子,有平等的交流机制;老师要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创设演讲、朗诵、辩论赛等平台;社会要多提供博物馆讲解、研学这样的开放活动。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勇敢地展示和表达自己,拥抱昂扬向上、阳光自信的人生。”李利芳说。
(责任编辑: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